第A10版:城事·搜城

老挝一女士染上顽疾 跨国求医得以康复

患者一家手写双语感谢信表达谢意

2023年10月20日

  ■医护人员为阿伦女士输液。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李惺

  

  “你们以精湛的技术为我做了堪称完美的手术,让我摆脱了多年的痛苦,谢谢疼痛科的医护人员,谢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谢谢中国医生!”近日,一位被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困扰折磨十余年的老挝患者阿伦女士(化名)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成功治愈。出院时,阿伦女士一家人连连致谢,并写下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辗转求医,寻诊“天下第一痛”

  11年前,家住老挝甘蒙省它曲市的阿伦女士患上了三叉神经痛,她的面部在洗脸、吃饭、喝水、走路时都会遭受到难以忍受的剧痛,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刘广召介绍,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主要症状表现为面部电击样、刀割样的阵发性疼痛,通常持续几秒到几分钟不等,而且症状会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发作越来越频繁,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活上的双重痛苦。

  最初,阿伦女士前往泰国曼谷的一家医院,医生建议她开颅手术。然而,由于担心手术的副作用和风险,阿伦女士拒绝了这一建议。随后,她依靠药物来缓解疼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的效果逐渐减弱,痛苦依然缠绕着她。

  跨越山海,求诊河北医大二院

  “早在2019年,我就想带母亲来河北到省二院看病,但是后来由于疫情就搁置到现在。”阿伦女士的儿子曾在中国留学多年,在中国朋友和援助老挝的中国医生介绍下,他们决定到河北医大二院疼痛科就医。

  “今年9月份,母亲依然疼痛难忍,我们便下定决心来中国治疗。”一个月后,经过了十多个小时的辗转旅程,阿伦女士在儿子和儿媳的陪伴下来到河北医大二院。

  在进行了相关检查后,该院疼痛科主任刘广召、副主任任玉娥为阿伦女士制定了详细治疗方案,决定实施经皮球囊压迫术,解决困扰顽疾。

  为打消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和顾虑,两位医生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一家答疑解惑,让阿伦一家人倍感欣慰,一致认为到中国治疗是他们最佳的选择。

  任玉娥介绍,三叉神经痛的发病率并不高,每年10万人中有4—5个新发患者,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率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群体中比较多见。

  临床上,最常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主要有4种:药物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开颅手术)、射频消融术以及微球囊压迫术。患者初期发病多数使用药物治疗,但随着病程增长,药物逐渐失去镇痛效果,而不得不寻求其他治疗方式。开颅手术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且部分病人不愿意接受,推广应用有一定的困难。在微创手术中,射频消融术相较而言复发率较高,所以,球囊压迫术以其有效与微创的优势,成为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法之一。

  刘广召表示,球囊压迫术在局麻状态下进行,全程仅需30分钟,只需要在面部打一个针孔大小的孔,然后置入一个微型球囊,通过球囊来压迫三叉神经节和神经根,从而损伤传导痛觉的神经纤维,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摆脱病痛,跨国情谊源远流长

  阿伦女士一家人详细了解了手术过程和术后效果后,欣然同意了中国医生的方案。

  十月中旬的一天,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阿伦女士在医生的陪伴下进入了CT介入手术室。仅仅30分钟后,她被推出手术室,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疼痛症状立即消失。

  在经过24小时的术后观察后,阿伦女士出院了。他们一家人打算在石家庄游览一些名胜古迹,品尝特色美食后再返回老挝。

  “感谢中国医生!”阿伦女士的儿子兴奋地说,他大姨也有三叉神经痛,回去以后一定要把这次治疗经历分享给她。看着病愈的母亲,他心里终于放下了多年的担忧。

  刘广召提醒患者,三叉神经痛不必忍痛,如果口服药物效果不好,或副作用太大,应尽早到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身体损害。

2023-10-20 患者一家手写双语感谢信表达谢意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43045.html 1 老挝一女士染上顽疾 跨国求医得以康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