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是农村人出身,能干活就不会闹病。”这是97岁的王树英老人挂在嘴边的话。老人三四岁时就到田里薅上冻的小麦喂牲口,六七岁推碾子、拾牛粪,14岁来到石家庄,修自行车整整82年,一直操劳忙碌。如今,他还坚持每天烧水、洗碗、扫地,身体十分硬朗,从没住过医院。老人不仅长寿还身体倍儿棒,到底有什么秘诀呢?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李惺
感冒喝茶水就好,从没住过院
王树英出生于1926年,97岁了。如果用“硬朗”来形容他的身体,似乎还不够。他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无论放到哪个年代、哪个地方,都可谓“遥遥领先”。
王树英老人从没住过院,平时也极少吃药。感冒了,喝几天茶水就过来了。老人血压有点儿低,容易头晕,所以平时常备着糖。去年疫情,老人也没能幸免。儿女们担心他的身体,可他在床上躺了一个月,又恢复如初了。
如今,王树英老人每天都要用铁壶烧水,然后灌到暖水瓶里。叠被子、洗碗、扫地的活儿,他也跟孩子们抢着干。不为别的,就为锻炼身体。他还坚持看报纸,床头放着《新华字典》,遇到生僻字就查阅字典了解其中含义。老人经常坐在小区门口的椅子上看《燕赵晚报》,眼镜都不用戴,一看就是大半天,津津有味。老人接受采访思路清晰,语速还挺快,尤其对很多年前的事儿,连细节都记得非常清楚。
王树英老人不挑食,但很爱吃肉。多年来保持着每天喝二两酒的习惯,中午、晚上各喝一两,从不贪多。酒也不挑,什么样的都行。以前,他每天晚上要喝一壶茶水。近一年来不喝茶水了,但每顿饭必须喝一碗汤,米汤或者菜汤,来者不拒。
摆摊修自行车那些年,他每天的早饭都是一碗方便面,有时加两个鸡蛋。就是这碗面,支撑着他直到午后两三点钟,才收摊回家吃午饭。
修了82年自行车,能干活儿就不会闹病
老人修自行车整整修了82年。他14岁从隆尧老家来到石家庄,学习修自行车。建国后,第一个报名参加了政府筹建的自行车社,也就是石家庄自行车修理厂的前身,成为一名光荣的工人。他勤学苦练,兢兢业业,后来成了响当当的八级工。
1986年,王树英老人退休了,但他与自行车的缘分并未终止。那年,小儿子参加高考,却在赶赴考场的途中,自行车车胎被扎。等他从考场出来时,一眼就看到了拿着打气筒等在门口的父亲。原来,父亲要先打上气送儿子回家,再利用中午的时间修好自行车,这样就不影响下午的考试了。
因为这个小小的意外事件,王树英开始在石家庄二中门口摆摊修自行车,为师生和路人服务。没想到,这一修就是36年,直到去年才“收摊”。从家到摊位骑自行车需要40分钟,王树英每天往返四趟,非常辛苦。有时候,为了等放学迟的学生取车,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到家。儿女们心疼他,不想让他干了,可每次劝说时,他总说:“就当我锻炼了,别人不是还骑车旅行吗?”
“咱是农村人出身,能干活儿就不会闹病。”这是王树英老人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的长寿秘诀之一。说起干活儿,得追溯到90多年前。三四岁的时候,他冒着冬天的寒风,用小手去薅上冻的小麦,送给村民用来喂牲口,还能得两个铜子儿买糖吃。六七岁推碾子、拾牛粪,再大点儿拾柴火,小小年纪啥活儿都会干。“从小参加劳动,一天都不闲着。”王树英老人说,小时候条件不好,大门挤了手,找个布条缠一缠就止血了;六七岁时肚子疼得在地上打滚,自己找医生扎几针就好了。从小就吃苦耐劳从不娇气,身体“皮实”得很,所以感冒这类小毛病,他从来不当回事。
善良宽厚,与乡亲们“双向奔赴”
王树英长寿的另一个秘诀,就是善良、心量宽,淡泊名利。尽管他十几岁就离开家乡了,但对故乡的感情一直深厚。他经常谈起乡亲们对自己家的帮助,教育4个儿女要时刻懂得感恩:“啥时候也别忘了乡亲们对咱的好!”
乡亲们来石家庄看病或者办事,都爱住到他家,有时一来就是十来个人,住不下就打地铺。一年到头,乡亲们来了一拨又一拨,王树英每次都热情接待、妥善安排。当时他家只有一间半房,十几平方米,乡亲们看一家人住着拥挤,就从老家赶着马车,带着建筑材料,用一整天的时间,把一个做饭的棚子改造成一间小屋,还砌上了火炕。王树英每次回乡,乡亲们都排着队请他和家人吃饭,说亲道热,情深义重。这份双向奔赴的乡情互动,是王树英的善良和宽厚使然,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乡风使然。
王树英心态平和,不争不抢。他常教育子女要知足常乐:“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学会知足,才能看开事,不纠结。”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什么难过的坎儿,他都坦然面对,从不钻牛角尖。
他也很看重尊长爱幼,认为“不跟长辈顶嘴是做人最根本的道理,长幼有序是家庭和谐的基础”。他经常以自身的事例教育儿女,即便是长辈、兄长有了不同的见解,挨说了几句也要找机会解释开,而不是当即顶回去,这样最伤感情。
王树英的老伴儿也90多岁了。老夫妻愿意在厨房忙活,一个削皮儿,一个切茄条,配合默契,相濡以沫。儿女们也都非常孝顺,尽心尽力照顾两位老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和谐美满。
几年前,当时94岁的王树英接受电视台的专访时,还表演了双手翻车、单手回翻的绝技。面对曾经找他修过车的学生,他乐呵呵地说:“叫我大爷就好了!”如今,他依然这么洒脱。
儿子为百岁老妈报名:老人长寿是我们的福气
“2023年石家庄市十大健康老人”评选活动由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截至10月15日,活动报名已结束。郭永才为自己101岁的老母亲报名,言语之中充满自豪:“老人长寿,是我们全家的福气!”
郭永才的母亲王花出生于1922年9月5日,扎扎实实干了75年农活儿和家务,直到93岁,干家务才少了些。老人把6个子女养大成人后,又帮忙照看孙辈,操劳大半生,换来一副好身板。“我妈就爱干活,吃饭不讲究,不挑食,各种食物都吃。”郭永才说,兄弟姐妹们小的时候,母亲经常是刚从地里回来,就开始操持家务,忙碌的身影似乎从未停下来。经常是孩子们都睡醒一觉了,母亲还在灯下干针线活儿。这样的场景,兄弟姐妹们至今都记忆犹新。
今年8月,老人走路不慎把左股骨头摔断了。一般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很难承受手术,但王花老人身体素质很好,各项指标都不错,因而在医院接受了股骨头置换手术。在孩子们的精心照顾下,老人的身体已恢复到了摔伤前的状态,可以自己吃饭,借助拐杖缓慢行走,精神状态也很好。
郭永才觉得,母亲长寿一是身体底子好,二也得益于晚辈的照顾。“虽然我们伺候老人很辛苦,但老人身体一天比一天好,我们心里感到特别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