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日报记者 刘俊科
7月底至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我市及周边地区遭遇暴雨洪灾,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危急关头,石家庄市消防救援支队闻“汛”而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应对、高效组织、向险而行,奋勇救援,一抹抹暖心的“橙色”冲锋在前,在风雨与洪流中践行忠诚与担当。
提前谋划
极端天气快速救援
汛期来临前,市消防救援支队结合我市河道、水库、易涝点,以及可能引发内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重点地段,修订各类应急救援预案,做到“一河一预案、一高风险区域一预案”。同时,重点针对西部山区印发《西部山区点对点跨区域增援预案》,成立由支队党委班子成员担任一线指挥员的应急救援指挥部,各部门精干力量组建灵活机动的抗洪抢险专业救援队,从点到面持续优化一线指挥体系。
7月30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井陉县全面进入I级防汛应急响应状态。当日21时26分,微矿路消防救援站接到报警称,井陉县天长镇南关村涵洞下一辆半挂车涉水,有1人被困。消防站立即出动1辆消防车和7名消防救援人员赶往现场。由于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夹杂泥石流,消防车无法到达救援现场,指挥员协调周边厂区的铲车到场协同处置,同时利用消防车作为锚点,为两名救援人员固定安全绳,并携带救生装备利用铲车靠近涉水车辆进行救援。22时15分,成功解救出被困群众,无人员伤亡。
科学指挥
24小时动态预警
信息就是战斗力,及时掌握精准的信息,就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市消防救援支队主动与气象、水利、交通等部门对接,建立健全联合会商、信息通报、联勤联动等工作机制,跟进掌握汛情发展变化趋势,划定重点防范区域,及时向队伍发布预警提示,做到“雨情第一时间通报、汛情第一时间掌握、灾情第一时间研判、险情第一时间预知”,实现汛期24小时动态预警。
专业的救援能力是圆满完成防汛救援任务的前提条件。“市消防救援支队切实担负起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职责使命,从2020年着手水域救援专业队伍的建设工作。”石家庄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尹超说,市消防救援支队以44个队站为基础,组建支队级水域救援(排涝)中型专业队80人、水域救援专业预备队(国家队)80人、水域救援政府专职预备队80人、潜水救援专业队12人。其中,参加舟艇驾驶员培训并取得证书的有80人,参加潜水培训班并取得潜水证的有110人,参加过水域救援培训班的有481人次,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救援经验丰富的水域救援人才队伍。
“针对汛期任务,支队组建了站级、支队级水域救援专业队,重点对激流水域救援、城市内涝搜救等汛期常见救援任务,开展培训教学和专项督导,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处张时赫告诉记者,在7月29日以来的强降雨过程中,他们全员在岗在位,闻“汛”而动,向险而行,第一时间周密部署。针对赞皇、井陉等西部山区高风险地区情况,党委班子成员坚持前置备勤、高标准迎战。截至8月15日,全市涉汛警情81起,累计出动救援力量789人次,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星夜驰援
为百姓架起“生命之舟”
8月1日晚,接到河北省消防救援总队增援涿州的命令,市消防救援支队火速集结,向着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出发,在湍急的洪流中为受困群众架起“生命之舟”。
增援队伍抵达涿州后,第一时间成立了增援队伍临时党支部和7个临时党小组,组建6支党员突击队、3支青年突击队,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了20个党员先锋岗,确保任务延伸到哪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覆盖到哪里。“85名党员指战员主动亮明身份,在一线救灾中当先锋、打头阵。”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刘胜涛说。
8月2日,在涿州市码头镇抗洪抢险时,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员突击队特勤大队三站队员于子程、何振伟遇到了生死考验。
当日10时,于子程、何振伟从码头村深处将6名被困人员营救到橡皮艇上正在返程,行至河道边突遇漩涡,于子程赶紧稳控方向。没料到,他们躲过了暗流,却没躲过“暗器”。橡皮艇一个气室被隐藏在水面下的铁丝网划破,倚靠在船边的老人瞬间掉入水中。万分危急之际,何振伟立即跳入水中,一手死死抓住老人,一手抓住船帮。于子程也紧急采取应急措施,将橡皮艇靠向围墙。看到慌乱的众人,他安抚大家的情绪:“没事,有我们在呢。”将老人扶上艇后,他们迅速关闭破裂气室进气阀,确保其他气室不再漏气,同时利用对讲机、高音哨呼叫增援。听到呼救后,应急救援力量迅速赶到出事地点,终于将7名老人孩子安全救出,两人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作为一名消防员,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安危放在首位。”8月15日,已从涿州返回石家庄的于子程,坚定地对记者说。
“驰援涿州期间,现场有太多感人瞬间。”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三站消防员刘振洋说。接到增援保定涿州命令后,刘振洋随增援队伍出发。在他的手机和相机里,存满了定格下来的救援现场画面。
市消防救援支队在此次增援涿州抢险救灾过程中,共执行53次搜索救援任务,出动救援人员310人次,舟艇126艘次,营救疏散转移被困群众432人,转移运送救灾物资114吨。在排涝清淤一线,全体指战员克服长途跋涉、水土不服、蚊虫叮咬及缺水、少粮、断电等重重困难,连续作战、昼夜坚守,展开防疫消杀、搬运物资、清淤、运送居民生活用水,为灾区灾后重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