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4日
第A06版:今日主打

文明村镇文明社区观察

这个“全国文明村”果林满山坡村景美如画

这些年赞皇县寺峪村除陋习树新风有力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2023年04月04日

  ■村里街道干净整洁。

  ■移风易俗主题长廊。

  

  赞皇县土门乡寺峪村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它地处太行山东麓,东距赞皇县城12公里,西依云锁山,东面槐河环绕,村落掩于山谷之中。徒步村中,只见街道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村民安居乐业,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杜慧

  果林满山坡 山村美如画

  穿过雕刻精美的寺峪村牌坊,顺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往西,平坦的马路两侧、高低起伏的山坡上,随处可见一片片的果林,枝头上冒出点点新芽,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一大片果林都是俺家的,4亩桃树、4亩樱桃,收成好的时候,每年光果树我就能有七八千元收入。再加上玉米、养猪的收成,这一年我不愁吃、不愁喝!”吃过早饭,62岁的鲁俊娥骑着电动车就来到了自家的果林,娴熟地拿着工具在林间穿梭,一会儿给桃树修剪枝丫,一会儿给樱桃树压压枝,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寺峪村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因山地偏多,土质不适合种植庄稼,最初村民的收入都不理想,村里还有不少贫困户。后来,村委会因地制宜带领村民搞荒山开发,栽植果树。“我家种果树好多年了。最初,我们不懂技术,县里、村里就派果树专家上门授课,还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对我们帮助可大呢。”鲁俊娥说,慢慢地,在大家伙儿的齐心努力下,随着果树产量的逐年提高,寺峪村村民陆续脱了贫,钱袋子也都鼓了起来。

  没过几年,鲁俊娥和其他富裕起来的村民一样,翻盖了旧房。如今,她家原来八九十平方米的旧房子,已改建成200平方米、房间敞亮且设施一应俱全的新房子。“我家屋里就有卫生间、洗浴间,还安装了地暖,冬天可暖和了,和你们城里人一样。”说起自家这些年的变化,鲁俊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经过这几十年的综合开发,我们寺峪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果林之乡,林果面积已达3700余亩,早在2017年就脱贫出列了。”寺峪村党支部书记王紫业介绍,这些年,为了帮助村民增收,村委会兴修水利,修建了水渠,还做了水库清淤、防渗工作。同时,开展硬化旅游采摘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继策划举办了樱桃采摘节和苹果采摘节,打响寺峪村农家乐品牌。“每年从5月初至10月底,村里各种水果陆续成熟,天天都有鲜果可以采摘。5月樱桃成熟,接下来是大杏、早熟桃子、李子、早熟苹果等,10月则是红富士和中华寿桃的成熟季。”王紫业自豪地说,如今的寺峪村果林满山坡,山村美如画。

  移风易俗 新风食堂受好评

  村变美,民变富,文明乡风随之而来。

  “大操大办惹人厌,婚事新办都点赞。多省钱物孝爹娘,丧事简办不铺张……”走在干净整洁的村路上,王紫业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寺峪村的村规民约。他说,这些年,在寺峪村村规民约的激励约束下,村民们改习惯、除陋习,村庄更美了,村民生活水平更高了,干事的精气神越来越足。

  据悉,自2015年以来,寺峪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和带领村民外出参观等形式,成立了寺峪村理事会和红白理事会,制定了开展移风易俗的相关制度,使村风民风从“一时美”迈向了“持久美”。

  “村里曾一度盛行攀比之风,一些家境不好的村民为大办宴席甚至背上债务,这种现象坚决要杜绝。”寺峪村红白理事会会长、73岁的王世平说,为推进移风易俗,寺峪村开展专项整治,领导干部带头承诺不违规操办婚丧事宜,并将相关情况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对红白事的标准也做了明确规定,“烟不能超过10元,酒不能超过30元,办喜宴不能超过八个菜,过白事就吃馒头、大锅菜。”最为重要的是,红白理事会坚决除陋习,“以前我们村只要有一个人随礼,一家子都过去吃席,给主家造成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后来我们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明确规定乡里乡亲不管随多少礼,红白事吃席的只有主家的亲戚。”

  记者看到,寺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东侧,是2017年寺峪村多方筹集52万元建设的660平方米的新风食堂,“只要村民家过红白事,再也不用自己张罗了,都来新风食堂。”王世平介绍说。

  走进新风食堂,里面音响、桌椅、碗筷等用具一应俱全。使用一次,事主只需向村委会交纳100元折旧费,折旧费全部用于桌椅、碗筷的更新,这一举措受到村民的好评。

  56岁的王彦晨去年在新风食堂给小儿子办了喜宴,感觉“省事又省钱”。“当时,只需要我们准备烟酒糖茶和食材,其他啥也不用管。我算了算,按照新规来办喜事,同等的规模和标准,至少比以前节约了一半的费用。”现如今,乡亲们都说,在新风食堂办酒席,既热闹又省钱,还没有攀比,真是给大家伙儿办了一件大好事。

  据了解,寺峪村从2016年至今就婚丧喜庆事宜已改革三次,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寺峪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越来越少,不断涌现出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村风民风变得越来越淳朴。“近年来,我们村承办各类宴席30余场,平均每场酒席节省8000余元,为百姓减负24万余元。”王紫业粗略计算说。

  志愿服务 山村“最美名片”

  现如今,寺峪村的村训、村规民约及各种新风尚已深入人心,成了村民共识,有力地促进了寺峪村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

  王紫业说,在村规民约的影响下,村里形成了“不等不靠、实干苦干、激情奉献”的寺峪精神,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时,村口和村内的绿化建设都是村民义务出工出力,原本需要几万元的投入,几乎没有花钱就把树苗和花木全部栽上了,成为村中美景。

  寺峪村每年评选30户“十星文明家庭”、10户“美丽庭院”、10户“农家乐示范点”,制作牌匾,与军人之家、党员家庭一起张贴在大门口,有效带动了全村争当先进热潮。

  村民王菊芳家就是“十星文明家庭”,58岁的她是寺峪村出了名的好儿媳,她家四世同堂,上有87岁的婆婆,下有两个上学的孙子,一家子过得和和美美。“我腿脚不利索,曾住院做过手术,她把我伺候得可好呢。”年迈的婆婆将王菊芳的好都看到了眼里,记在了心中。

  “我老伴儿弟兄三个,对我婆婆都特别好,伺候老人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不计较。”王菊芳认为作子女的尽心尽力孝顺父母是应该的。如今,在她的影响下,一大家子人团结有爱,孝老敬亲。

  在寺峪村,以“帮扶邻里”为宗旨的寺峪村志愿服务队和巾帼志愿服务队也是远近闻名,被称为山村“最美名片”。前不久,寺峪村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双群就带领队员,来到88岁高龄的孤寡老人翟五妮家,帮着打扫卫生、洗衣服、做家务,还送来了米和油,让老人在春寒料峭的季节感受到阵阵温暖。

  如今的寺峪村,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移风易俗新风尚的感召下,在“寺峪精神”的鼓舞下,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全村366户父老乡亲拧成一股绳,聚成一团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苦干实干,卯足了劲儿建设家乡,全村共打造文明示范街12条,修建了村史馆、文化广场、文化大舞台,硬化上山作业路4条,先后开展了美化靓化、河道治理、污水治理和房舍美化等项目,完成了农家乐和购物中心项目建设,搞起集林果采摘、休闲观光、饮食娱乐于一体的特色农家游,一幅村美民富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图正逐步呈现。

2023-04-04 这些年赞皇县寺峪村除陋习树新风有力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文明村镇文明社区观察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20746.html 1 这个“全国文明村”果林满山坡村景美如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