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7日
第A07版:今日主打

万里奔赴,因为每一丝希望都不容放弃

——专访河北慈联应急救援队驰援土耳其地震救援队员

2023年02月27日

  ■救援队队员和土耳其的三名翻译合影。

  □本报首席记者 南开宇

  

  跨越山海,劳顿多日的河北慈联应急救援队7名队员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半个月来日思夜想的家。从天津下飞机的那一刻,他们疲惫的脸上满是激动,简单汇报工作后,7人便奔向自己的小家。回家途中,晚报记者对7人进行了专访。回顾往返15天的救援之旅,7人用了两句话来总结:“万里奔赴,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争分夺秒,因为每一丝希望都不容放弃!”

  在所有家人的担心中 奔赴土耳其

  马上就要回到邯郸的家了,作为这次出征的7名队员之一,许英强却有些紧张,他还没想好回到家后要跟妻子和孩子如何“汇报”。

  时间回到出发前。当2月6日看到土耳其连续发生强震的新闻后,还在学校上课的许英强便再也坐不住了,电视画面上倒塌的房屋、裂开的道路和悲伤的民众,让他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救援无国界,赶快救人的念头一起,他便第一时间向中国探险协会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和河北省慈善联合基金会救援总队提出支援申请。此时,全国各地报名参与救援的人员众多,通过层层选拔及资质能力审核,在通过国家应急管理部备案后,许英强及其他6名队员作为中国委派的中国社会应急救援力量驰援土耳其的志愿者,前往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许英强说妻子虽然担心,但她还是让自己去了土耳其。面对采访,许英强的妻子说:“咋能不担心?那天他转身离开的一瞬间,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许英强表示,他是在赶赴土耳其参加国际救援行动出发前一天的晚上才告诉妻子的,主要就是怕妻子担心。

  这是许英强第一次参与国际救援,土耳其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和不时发生的余震,都让家人心惊胆战。家中生病卧床的八十岁老人和三个在上学的孩子,都等他平安归来。

  “家人和朋友们从新闻中看到灾区现场环境恶劣、气温低、余震等不安全因素,很担心。我们每天吃饭的时间都会给家里报平安,他们每次都会嘱咐我们注意安全。”队员王兆友说。

  救援无国界 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生命

  在他们参与救援的城市,倒塌的建筑大多数是7层左右的居民楼房,叠压式倒塌为救援带来更大难度。

  在救援现场,队员们需要使用雷达生命探测仪和音视频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当发现疑似人员位置后,先使用大型挖掘机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上清理出通道,再利用小型破拆工具打洞。为了避免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在靠近被困人员的位置时,需要再次探测、清理,这时就不能再使用大型救援设备了,需要人工徒手清理,所以工作进度比较缓慢。探测、挖掘,再探测、再挖掘,手套磨破了,手也磨破了,冯岩、范永刚和队友们全力以赴,只为奇迹的出现。2月13日,又是一夜未眠,经过一整天的救援,已挖出的受困人员不幸全部罹难。

  生命的脆弱让队员们真实地感受到一种无助。其中两名罹难者均为女性,遇难者中有一位女孩的男朋友一直守护在倒塌的房屋现场,从未离开过,每当看到有救援队的人来了就冲上去说“求求你们救救她”,他拿出手机上的照片说这是他的女朋友。他每天都徘徊在废墟前,期待着奇迹出现。当看到被挖掘出的遗体中有这位女孩时,男孩瞬间迸发出难以自制的哭声和呐喊,在场的全体人员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感动中也带着遗憾。

  自7名队员抵达土耳其后,他们每天的休息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一般在帐篷或简易房屋内打地铺,短暂打个盹儿,队员们便再次回到救援一线。很多时候顾不上回大本营,就在救灾现场背靠背取暖临时轮休,饿了吃口面包,渴了喝口矿泉水。他们拼尽全力和时间赛跑,争取最快救出灾区被埋的人员。

  由于气温低会让幸存者的生存变得艰难,所以队员们必须加快速度探测,寻找更多有生命存在的位置。在当地分配的任务区内,有一片住宅楼区域,救援队员发现生命探测仪显示出让人激动的信号。快!当地救援队和各国救援队队员们不停地用手一点一点挖着废墟。经过联合救援队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废墟下成功将一名男子救出,随即送往医院救治。

  2月14日,生命探测仪器再次出现疑似生命信号。经过当地队伍联合各国救援力量数个小时的施救,救援队员搜救出一名年轻男性幸存者,救援队员为获救者盖上保温毯,防止他继续失温,然后抬上救护车,这名幸存者身体状态较好,还能简单说话,开口就说里面还有人,此时救援队员们再次发动机器和探测仪器展开营救,短短半小时时间,又一名男性幸存者获救,生命体征微弱,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当幸存者被抬上担架的那一刻,所有人付出的所有苦与累都值了。”队员王永言说。

  “感谢中国力量,感谢中国人!”

  到达土耳其,队员们面对的最大困难是语言不通。下飞机后,首先碰头的是3名翻译玛尔江莱利(女)、周世希(女)、雅自制 (男)。这3名翻译志愿者为此次救援队助力,才有了队员们这十几天的顺利工作。

  3名翻译在机场外等候多时,接到7人后,随即到当地抗震救灾大本营报到。根据任务分配,他们一行10人连夜乘机飞往卡赫拉曼马拉什开展救援行动。翻译跟队员们形影不离,救援中,3名翻译中有两位女孩,中间就算脚磨破了也没人喊疼,生怕没有翻译好影响救援工作。

  队员们所在的灾区卡赫拉曼马拉什是翻译周世希的家乡,但她一直没有告诉任何人,每天都跟队员们忙在救援现场。在这次救援中,周世希也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引,每次队员用雷达生命探测仪探测到有疑似生命迹象时,她都特别激动。直到队员们准备撤离那天,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哭了出来。这时她才说出这个城市就是她的家乡,她在这些天的陪同翻译时,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眼看着自己的家乡被摧毁,心里特别难过。“但我更感谢中国的救援人员不远万里冒着危险跨国支援土耳其抗震救援,是你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感谢中国力量,感谢中国人!”周世希说。

  争分夺秒 每一丝希望都不容放弃

  采访中,队员王建林说,每天在现场忙于寻找生命奇迹,所以有啥吃啥,大多是直接吃面包喝水,吃上热乎饭比较难。

  在王建林朋友圈,他发了一张吃面条的照片,配文说:“这是在当地吃到的最好的一顿饭。”王建林告诉记者,那顿饭是队员们撤回来之后,他们自己做的,把仅有的一点面条煮上,加上香肠黄瓜和一点儿鸡蛋青菜叶,就有了这盘热乎的面条。

  2月15日,队员们回到了自己的家。大家表示,通过这次地震救援,学到了专业的救援知识,与国外队友相互讨论学习,提高了自身救援水平,回来之后要把学到的科学救援知识传授给更多队员,今后更要加强学习训练,以便更好的完成任务。

  总结这次土耳其救援,7名队员共搜救44处检测点,救援探索面积约20000平方米。队员们说:“万里奔赴,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争分夺秒,因为每一丝希望都不容放弃!”

2023-02-27 ——专访河北慈联应急救援队驰援土耳其地震救援队员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16022.html 1 万里奔赴,因为每一丝希望都不容放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