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芳
近日,断断续续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一生自在》。掩卷沉思,觉得它更像一本生活日记,讲述这位老人一生中所经历的磨难和真情故事……季老语重心长的话语仍萦绕耳畔。他用自己的人生智慧激励着我们成长,也带我们去找寻人生的清醒坦荡。
《一生自在》是季羡林漫谈人生感悟的作品,收录52篇散文,涵盖学习心得、生活感悟和世故人情。阅读季老质朴平实的文字,我感悟最深的是他的清醒:在社会热潮中坚守初心、遇问题困惑时辩证看待、谈人生经验时不追求完满,终得无愧于心的自在。
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的描写。季老在德国哥廷根生活了10年,是最早一批留学生的一员,身处战争风暴中心,目睹过战争的残酷。在德国接受的教育对他的事业大有裨益,季老写博士论文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动。同时,他心无旁骛地学习巴利文和梵文,并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论文亦颇引起了一点轰动”。季老在学术研究方面,守得住枯燥,耐得住寂寞,不断鞭策自己,选择少有人走的艰难之路。翻译《罗摩衍那》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在西域史研究方向取得重大成果,为我国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季老毕生笃行不倦,让我们看到他的高贵品行,学术研究上始终不渝,文化传承上孜孜不倦、百折不回。
季羡林一生嗜书如命,无论经历怎样的动荡,他也从未舍得丢弃自己的书本,对于他来说,读书是人生最好的修行。季老在谈到自己与书本的深厚情谊时说:“古今中外都有一些爱书如命的人,我愿意加入这一行列,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读书,应该是一个现代人最基本的素养,是一个人成长最快、成本最低的捷径,也是获取信息最好的方法。关于读什么书,他还给我们提出了一条中肯的建议:“自己的专业书当然要读,这不在话下,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也应该随便翻翻。”因为知识面越广越好,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否则很容易成为鼠目寸光的人,尤其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一个目光狭隘的人,终将阻碍自己的发展,不利于生存竞争,会被时代所抛弃。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季羡林先生在遇到困惑时不一叶障目,而是辩证看待问题,这是为人处世的清醒……读季老的作品,就像与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谈心,很多当下的迷茫、困惑也都迎刃而解。
季羡林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看淡了世事,看透了人生的奥义,他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始有终,无一例外,‘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办法。”一念放下,天地皆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人类万物都是时间的过客,与其执着想不通、看不开,不如看轻、看淡、看开,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活法,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
人生要达到一生自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季羡林到了望九之年,或许能窥得几分。而我们只能摸索着前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方知世界之大。“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负”。愿我们每一个自在独行的人,都能拥有宽广的胸怀,博大的远见。
阅读《一生自在》,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了季老的过往: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从红衣少年到白发先生,一生清醒,坦荡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