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晓华)2022年,石家庄市人社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以“争全省第一、创全国一流”为目标,集中力量积极攻“难点”、破“冰点”,整体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多项工作在全国创出了亮点和特色。1月16日,石家庄市人社局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石家庄市城镇新增就业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位次,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13.1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2.5万人)的105.07%,完成量和完成率均位列全省第一。为了稳定就业,全市累计发放各类援企稳岗补贴16.95亿元,惠及企业7.9万家,稳定就业岗位75.4万个,援企稳岗政策落实跑出“石家庄速度”。石家庄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二十条措施》,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持续加强困难群体和脱贫人口就业帮扶、积极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同时,石家庄市积极培育劳务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创建劳务品牌33个,带动就业18.9万余人,培训人数10.3万余人。“河北福嫂”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20强,被评为“全国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被人社部推荐为全国家政护工类劳务品牌代表。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市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9.7万人、185万人、152.3万人、385.8万人,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社会保障卡发卡1096万余张,电子社保卡签发583万余张。石家庄市在全省首创了工伤保险认定“双下沉”服务模式,变“坐等审批”为“下沉服务”,工伤认定由原来的30天缩短到15天以内,最快可一天内办结。
人才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石家庄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吸引留住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以18条在全国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的“人才新政”集聚各方英才。截至目前,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知名机构210余家,博士以上高精尖人才近30名;全市建成人力资源工作站19个,国家和省级博士后科研平台64个,总量全省第一。积极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事业单位招聘全面取消户籍限制,面向全国广揽贤才,2022年征集招聘岗位5209个,报名8万人,招聘规模省内乃至全国最大。在全省率先出台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允许突破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引进、聘用急需或作出突出贡献高层次人才26名,得到国家人社部的充分肯定;提高中小学高级专技比例,全市增加高级岗位4270个;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被省重点工作大督查办公室全省通报表扬。在全省率先出台鼓励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奖励政策,对获得中级职称的高素质农民给予一次性2000元奖补。石家庄市先后建立了19个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基地,60余名驻点专家巡回服务300余人次,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50余项,“河北太行山现代农业专家服务基地”作为我省唯一入选第八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的单位。
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石家庄市人社局持续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培树国家级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1家、省级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1家、省级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10名,1家企业、1家工业园区被评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单位。为加强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石家庄市在全省率先出台《规范新业态劳动用工管理指导办法》。建成了石家庄市劳动监察大数据可视化决策平台,劳动监察监管信息上线率达100%,劳动监察案件结案率达99.6%,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结案率100%,共为1.9万名劳动者解决欠薪2.23亿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在省考核中连续4年优秀、连续3年第1名。
人社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提升,石家庄市人社局持续推进人社快办服务升级,全市277项高频业务实现“一窗通收通办”,10万余家用人单位申办业务“一网通办”。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化覆盖全市23个县(市、区)、268个乡镇街道、4745个村和社区,100项人社高频服务事项延伸到乡镇社区,“10分钟”便民服务圈全面成型。与此同时,持续加强系统行风建设,全市人社服务好评率达到100%,石家庄市社保中心被人社部表彰为“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石家庄市人社局的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成功通过国家评审。
城镇居民收入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2022年石家庄市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60元,同比增长1279元,增速4%,保持历史最好水平。石家庄市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提高城乡居保保障水平,目前已有鹿泉区、深泽县等12个县(市、区)提升了当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