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6日
第A04版:今日重点

(上接03版)

2022年12月26日

  (上接03版)

  让人才优势与企业所需精准对接,我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团,向52家有需求意愿的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精准匹配52个市科技特派团,为企业开展“一对一”科研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服务。同时,制定《石家庄市专精特新企业科技特派团工作制度》和《绩效评价办法》,聚焦5大主导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协调做好30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服务保障工作。

  我市坚持靶向精准,不断拓宽引才育才“大视野”。

  实施院士培养专项行动。制定出台《石家庄市院士培养专项行动实施办法》和《石家庄市院士培养对象团队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在平台搭建、项目支撑、团队建设、院士合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着力打造一支具备院士培养潜质的战略科学家队伍。

  举办首届“海石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重点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大领域,设置5个赛区,面向21个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天津、成都、西安等国内重点城市征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737个,遴选优质获奖项目129个,达成落地意向55个。

  举办石家庄市高层次人才云端交流洽谈会,组织534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提供高端岗位9227个,签订人才引进协议3910人;运用“互联网+”手段,搭建常态化高层次人才云端招聘平台;发挥中国石家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在19个县(市、区)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站,实现“园区+服务站+企业”全方位对接服务。

  加强科技、教育、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对新建和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高端科研平台,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奖励;开展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市财政每年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支持名师名校长培养;启动首届“石家庄工匠”选拔工作,计划选拔100名“石家庄工匠”,对入选的高技能人才给予2万元一次性奖励。

  我市坚持“突出重点、主动服务、精准施策”,创新实施多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领先性和影响力的人才举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级调研员范海青告诉记者,在摸清我市现有人才总量、层次的基础上,我市编制了急需人才战略引进指导目录,为精准有效开展引才工作打好基础,同时,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畅通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继续扩大自主评审范围,优化实施市政府特贴制度,以精准有力的举措广聚英才而用之。

  机制灵活 广搭平台聚才留才

  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为用好京津冀人才智力平台,我市创新开展柔性引才,制定《石家庄人才飞地认定实施细则》,鼓励企业在京津等人才技术聚集、科创资源丰富地区设立研发机构、众创空间、引才工作站等人才飞地,最高给予100万元资助。举办京津院士、专家“石家庄行”活动,先后邀请70多名院士、专家与石药集团、科林电气等企业深度对接,解决技术难题230多个。建立京津冀产学研联盟、中关村科技园石家庄分园等平台,引进京津专家人才智力1700多人次。

  才以业聚,业以才兴。我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平台载体,搭建聚才用才“大舞台”。

  打造产业聚才平台。围绕实现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率先突破目标,出台两大主导产业高端人才奖励实施细则,根据其年度应纳税工资薪金收入对财政贡献,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2022年对86名高层次人才给予奖励1000多万元。

  搭建市校人才合作平台。开展“携手名校、才智汇石”市校合作专项行动,市县两级共与32所国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推进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开展“高校学子家乡行”,选聘100名“校园引才菁英”,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到我市创业发展。积极开展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吸引省内外431所高校的2300名学生来我市进行社会实践。

  打造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立石家庄中海科技创新博士研究院,中关村协同发展中心等平台,共建共享产业基地和科技成果,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全市设立诺贝尔奖专家工作站8家、院士工作站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家、分站14家,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59家、产业技术研究院45家。

  一项项改革环环相扣,一项项举措持续发力,人才“红利”持续释放,人才引擎正在为石家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2022-12-26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08753.html 1 (上接03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