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8日
第A06版:悦读·档案

号筒长鸣镌报史 马兰寻路继峥嵘

——纪念《抗敌报》创刊85周年

2022年12月18日

  ■王律珍藏的原版《抗敌报》

  □王律

  

  今年是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创建85周年,同时也是敌后最早的边区党报《抗敌报》(后改为《晋察冀日报》)创刊85周年。《晋察冀日报》不仅是中央党报《人民日报》的前身之一,同时还派生出了关内首家城市党报《石家庄日报》。笔者多年来搜集到不同时期的《抗敌报》《晋察冀日报》等珍贵的边区原版报纸,走访了当年战斗在晋察冀的众多新闻前辈,编导拍摄了多部反映革命新闻事业的文献专题片,在京津冀等地举办了十几场红色报刊收藏展,并在中国人民大学、“西柏坡大讲堂”和“冀图讲坛”主讲党的百年新闻事业史话。

  民族解放的号筒

  85年前的1937年12月11日,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抗敌报》,在河北阜平县城文娴街创刊。1938年4月成为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的机关报,后来成为中共晋察冀分局机关报,邓拓为社长。1940年11月7日,《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是在敌后创办最早、连续出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边区党报。

  1948年6月14日,《晋察冀日报》在平山县里庄村发表终刊启事。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华北局《人民日报》。从1937年12月11日创刊至终刊,共10年6个月零3天,出版报纸2854期。《晋察冀日报》伴随着晋察冀边区根据地一起发展壮大,见证了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

  笔者曾在北京采访了曾任《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副社长的张致祥老人,当时张老虽已年近百岁,但思路依然十分清晰。《晋察冀日报》社论、评论多,有1000多篇,在反“扫荡”最紧张的日子里起到了及时发动群众、指导工作、解决敌后游击战中紧急问题的作用,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及时而有力。《晋察冀日报》的通讯也多,有3000多篇,报道了一系列抗日英雄,有《狼牙山五壮士》《爆炸大王李勇》《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还有冀中的地道战、白洋淀的“雁翎队”……这些形象在当时是人民反抗暴敌的楷模,今天则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中华民族抗日英雄的历史画廊中。《晋察冀日报》还记录下日寇对中国人民一次次的野蛮屠杀。

  聂荣臻元帅在1938年为《晋察冀日报》题词:“民族的号筒”。陆定一同志称这张报纸是“无价之宝”,“不仅为晋察冀立了功劳,而且为所有的抗日根据地立了功劳,为全国的抗日战争立了功劳”。

  “八匹骡子办报”

  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负责人、邓拓之女邓小岚生前曾对笔者深情回顾了父亲的红色报人生涯。邓拓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笔名马南邨,是中国现代作家、政论家、历史学家、人民新闻家,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秋从河南开封到华北敌后参加抗战。他先在中共晋察冀省委机关工作,曾任党内刊物《战线》编辑。从1938年4月到1948年6月,《晋察冀日报》终刊,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邓拓一直担任报社的主要领导。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记协主席,人民日报社社长。他为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新闻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写下了绚丽光辉的一页。

  《晋察冀日报》的老报人在社长邓拓的带领下,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用八匹骡子驮着印刷器材,冲破了日寇一次次的“扫荡”,坚持出报打击敌人。日本鬼子把这张报纸看成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每次“扫荡”都把这张报纸列为重要目标,不惜出动快速部队长途奔袭。敌人想不到,在他们的飞机轰炸扫射时,报社的编辑、记者躲在山崖的岩石缝中编稿写稿。敌人驻扎下来又想长期围困,他们更想不到,就在离他们不到十里地一个小山村老乡家的牛圈里,报社的工人们正在排字印报。

  提起“八匹骡子办报”的故事,《晋察冀日报》老报人杨瑞至今难忘。1943年秋冬,日寇对晋察冀进行“毁灭扫荡”,报社游击出报时间最长,战斗最频繁,处境也最危险。但是,报社的同志们信心十足。每次出发时编辑们各背一袋稿件,新闻台报务员背着收发报机,工作人员各背一小箱铅字(两个字盘)与刻字刀等必备工具,一匹骡子驮着一台轻便印刷机,加上其他用品,出版铅印日报的全部物资靠八匹骡子就驮走了。

  铧子尖“七进七出”是《晋察冀日报》在抗日战争反扫荡过程中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一段佳话。铧子尖是滚龙沟南山一座最高峰的俗称,1941年8月,敌人对边区开始大扫荡,日伪军在滚龙沟附近10多公里的几条山沟里,反复“梳篦扫荡”,当时,报社在铧子尖驻扎了25天,同志们转移后又回来,把出报的器材埋了又挖出,反复七次,被称为铧子尖出报的“七进七出”,这是这支新闻队伍冒着生命危险,顽强不屈、勇敢机智战斗的一段特殊历史。

  边区文化的丰碑

  当年参与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出版工作的老报人曹国辉认为,在邓拓主持下出版《毛泽东选集》是《晋察冀日报》的伟大创举。1944年春,聂荣臻、程子华同志即委托邓拓同志把抗战以来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同志的著作,编成一部选集印刷出版。报社在邓拓同志的直接领导下,组成专门人员,全面搜集材料,将选集编为五卷,于5月由报社二厂付排,晋察冀新华书店发行。这次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是全国第一部系统编选毛泽东同志著作的选读本,是“一个流传最早、最广泛的版本”。

  《晋察冀日报》的老编辑葛文是我市鹿泉人,多次在北京和石家庄接受记者采访,她印象最深的是,《晋察冀日报》团结了一大批作家、诗人,包括丁玲、萧三、萧军、草明、马加、陈明、杨沫、杨朔、康濯、曼晴、田间、孙犁、魏巍、周巍峙、王朝闻、贺敬之、艾青等,都一度成为记者或特约记者、编辑。因此,《晋察冀日报》许多文章都写得很漂亮,不仅充满了激情,而且文字描写,特别是通讯,形象生动,细腻感人,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也是《晋察冀日报》的一个重要特色,信手翻开报纸,这种文风就会扑面而来,让你爱不释手。《晋察冀日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有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又有副刊《老百姓》,还有漫画、顺口溜、诗歌等。每天都会出小评论,每周出周评。报纸不仅在解放区出版发行,就是在敌占区也发行。由于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幽默诙谐、脍炙人口,成为当时根据地广大军民了解八路军政策和根据地战况的主要渠道,也是晋察冀边区党和人民对敌作战的重要宣传武器。

  著名音乐家周巍峙对当年在《晋察冀日报》首发的红色经典歌曲,十分称道。1941年秋,《晋察冀日报》报道了少年英雄平山县南滚龙沟放牛娃王二小的事迹后,由西战团诗人方冰作词,作曲家李劫夫作曲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刊登在《晋察冀日报》副刊《老百姓》上,至今还为青少年所传唱。1945年9月12日,在《晋察冀日报》上,刊登了平山县西岗南村著名作曲家曹火星所作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发表后,在不长的时间里,毛主席也看到了这首歌曲,这个“新”字是他字斟句酌为其加上的,画龙点睛,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伴着新中国的成长,越唱越响,久唱不衰,创造了音乐史上的奇迹。

  2007年,笔者曾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晋察冀日报》创刊70周年活动,见到了当年报社的编辑部长陈春森,他见证了《晋察冀日报》十年办报的全过程。陈老能一字不差地念出1948年6月14日邓拓为《晋察冀日报》终刊和《人民日报》创刊挥笔题写的诗句:“毛锥十载写纵横,不尽边疆血火情。故国当年危累卵,义旗直北控长城,山林肉满胡蹄过,子弟刀环空巷迎,战史编成三千页,仰看恒岳共峥嵘。”从1937年12月11日创刊,历经10年零6个月,《晋察冀日报》十年来出版了近三千期,是全国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大区党报中创刊最早,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是党密切联系边区群众得力的思想武器。《晋察冀日报》也以它的辉煌成就和留给后一代新闻工作者光辉的革命传统与宝贵的办报经验,永远流芳百世,成为年轻一代学习的楷模和无尽的宝藏。

  纪念《抗敌报》创刊85周年

  今年12月11日上午,南北多地新闻工作者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召开《抗敌报》创刊85周年暨邓拓诞辰110周年纪念会,邓拓之女邓小虹和红色新闻旧址阜平、平山等地专家也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会议,共话革命新闻事业的激情岁月和历史贡献。笔者回顾了《抗敌报》以及《晋察冀日报》“八匹骡子办报”“毛锥十载写纵横”的光辉历程。《抗敌报》《晋察冀日报》最为生动突出地践行了党在战争年代“游击办报”的指导方针和优良传统。在晋察冀最艰苦、最残酷的环境下,牺牲了数十位优秀新闻战士,建立了集报社、通讯社、电台、书店、出版社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新闻机构。尤其是从中派生出的《晋察冀画报》《子弟兵报》《冀晋日报》《石家庄日报》和中央党报《人民日报》,更是在中国革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著名新闻史专家钱江也请与会同志转达了对本次活动的热忱祝贺,他对《抗敌报》和《晋察冀日报》坚持“游击办报”的革命精神和邓拓同志高超的办报艺术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今天新一代报人仍然应该发扬《抗敌报》新闻先辈们牺牲奉献的优良传统,为办好新时代的党报作出更大贡献。邓拓的女儿邓小虹向大家介绍了邓拓在解放区十年办报的新闻功绩,以及《晋察冀日报》后人为革命老区建设服务的感人故事。她还着重讲述了近几年来,沿着当年新闻战士转战办报路线,在河北和山西两省五县树立19处《晋察冀日报》寻路标志牌的情况。希望通过这一社会公益活动,能够带动太行山区文化旅游发展,使一些散落的宝贵红色遗迹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利用。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宣教科主任周慧敏,介绍了阜平马兰旧址开发利用情况以及邓拓长女邓小岚常年扎根老区组织儿童合唱团,带着马兰的孩子走上冬奥会的突出事迹。阜平县档案局原局长张玉红,介绍了晋察冀革命老区阜平县的历史地位和红色新闻档案文献开发利用情况。平山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张平良介绍了抗日模范县平山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他着重讲述了《晋察冀日报》在平山南滚龙沟、陈家院等地办报的历程,涌现出了“七进七出铧子尖”等传奇往事。

  笔者通过视频代表《石家庄日报》几代老报人,向邓拓同志的亲属表达了崇高的敬意。邓拓同志早在1947年石家庄解放前夕,就组织调派办报队伍,进城创办关内第一家城市党报《石家庄日报》,并提出重要的办报方针,还亲笔题写了《石家庄日报》的报头,一直沿用至今。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党在敌后根据地创办的最早红色报纸《抗敌报》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贡献,宣传弘扬以邓拓为代表的新闻前辈的崇高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和革命新闻事业中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努力打造河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红色文化品牌。在纪念《抗敌报》创刊85周年视频会上,笔者还步韵邓拓《晋察冀日报》终刊诗即席感赋一首,以缅怀战斗在抗日烽火中的红色新闻战士们:

  八十五载槊犹横,

  不尽边区铁血情。

  锥管朝东绘烽火,

  言旗导北做干城。

  文娴幽巷惊雷起,

  恒岳壮图曙色迎。

  号筒长鸣镌报史,

  马兰寻路继峥嵘!

2022-12-18 ——纪念《抗敌报》创刊85周年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08297.html 1 号筒长鸣镌报史 马兰寻路继峥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