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0日
第A08版:悦读·风物

千年古邑北岳庙 文化瑰宝至今存

2022年11月20日

  ■北岳庙德宁之殿。

  ■北岳庙朝岳门。

  ■朝岳门前的石雕。

  □梁剑章

  

  保定市曲阳县城恒州路上,有一座始建于1500年前的祠庙,在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以前,一直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圣地。直到今天,庙内建筑依然宏伟壮观,庙宇风格精巧别致,碑碣、石雕、壁画熠熠生辉,这就是人们熟知的北岳庙。

  宏伟壮观的建筑格局

  北岳庙,总占地面积为17.4万平方米,南北长542米,东西宽321米。整体建筑布局坐北向南,呈田字形,采用以中轴线为主、两厢对称的古典建筑形式。其规制由南往北原有建筑依次是登岳桥、神门、牌坊、朝岳门、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石殿、德宁之殿、后宅门、望岳亭。德宁之殿两侧分别有东、西昭福门、进禄门。现存建筑有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石殿遗址和德宁之殿等。 还有碑楼等其他建筑8座,散建在中轴线两旁。

  朝岳门为今天北岳庙的第一门。门前建有登岳桥,桥两侧置有东、西莲花汪两池,池边以太行散石作为护栏。池内碧波荡漾,缀满了荷花荷叶,在夏日的和风中飘拂摇曳。

  朝岳门为近年重建之门,单檐歇山顶,四柱三间中开门,中脊及飞檐上置有石兽。门前立有石狮两尊,再往前立有八尊石像,现尚缺一尊。门匾由著名书法家旭宇先生所题。

  穿过朝岳门是御香亭,建于明嘉靖年间。亭呈平面八角形,三层檐,布瓦顶,花琉璃脊,内外檐柱各8根,顶部檐下八面通风,四面开券门,取“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之说。御香亭是皇帝举行祭祀大典之前的更衣之地,亭前原置有焚香炉。皇帝沐浴更衣后,带领文武官员在此先行跪拜,并且亲自点燃三炷清香,以谢神恩。

  凌霄门,为北岳庙第三道门,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987年重修。单檐硬山顶,面阔3间,进深2间,门前设有八字照壁墙。门旁置两碑,一为金大安二年(1076年)《北岳之图》碑,一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北岳恒山之图》碑。

  三山门,为北岳庙第四道门,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三连门, 1986年进行重修。现为单檐悬山顶,面阔5间,进深3间,是进入飞石、德宁两殿的最后一门。

  飞石殿,始建于明代。相传为纪念天上陨石降于曲阳城而建。清宣统元年(1909年)遇火烧毁,现仅存残碑、碑座和柱础石。原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坐落在高1.3米的台基上。该殿占地面积425平方米,是北岳庙当时仅次于德宁之殿的第二大建筑。

  德宁之殿是北岳庙的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北部,占地面积2009.8平方米,建在石砌的台基之上。殿通高25米,面阔9间,进深6间,外带回廊环绕,重檐九脊庑殿式结构,琉璃瓦脊,青瓦铺顶。地面以方砖、条砖墁地。殿内柱子梁架为中柱式,殿檐斗拱为一朵、二朵式。殿前有月台,四周有白玉石栏板望柱,柱头装饰有石雕狮像,共计99只。殿台四角饰有四螭首。正面殿檐下悬挂元世祖忽必烈亲笔题书的“德宁之殿”匾额,其名取自“以德治国、天下安宁”之意。殿内原有雕像15尊,现今塑像为3尊,居中为北岳神,左右为“风伯”和“雨师”二神。

  北岳大帝为五岳之一的恒山大帝,为道教尊奉岳渎尊神。道教《神仙传》称,北岳大帝为黄帝之孙颛顼大帝。唐天宝五年(746年),唐封北岳神为安天王。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加封北岳神为安天元圣帝。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世祖加封为安天大贞元圣帝。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重新诏定岳海镇渎神号,考虑到“英灵之气、萃而为神,必受命于上帝,岂国家封号所可加”,故依古之定制,只称“北岳之神”。

  从北魏宣武帝景明、永平年间(500~512年)始建,经唐、宋、元、明、清诸代屡加修葺、扩建或重建,北岳庙历经1500余年,在经风沐雨中坎坷地保留下来。

  内涵丰富的碑雕幢画

  除了宏伟壮观的建筑主体外,北岳庙还是一座内涵丰厚的文化艺术殿堂,壁画、碑碣、石雕、经幢丰富多彩,对研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北岳庙内存有碑碣、经幢200多通,并适度建有碑廊、碑楼,是河北省最大的碑群之一。碑刻内容从南北朝、北魏、北齐、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和民国各代俱全,多为历代重修北岳庙的记载和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也有的是用诗、词、歌、赋等写下的观后感。从书体艺术来看,真、草、隶、篆、行各体都有,见证着汉字演变的进程,是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这些碑刻,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北岳庙历史和北岳文化的宝贵资料。

  北岳庙最为壮观的是德宁之殿内的壁画。殿内东西两壁绘有巨幅《天宫图》,东壁画为《云行雨施》,绘有众多天神、地祗兴云布雨,普降甘霖,为民造福的形象;西壁画为《万国咸宁》,画的是众天神完成兴云布雨的任务后偃旗息鼓、得胜回宫的情景。北山墙背后绘有巨幅彩色壁画《北岳恒山神出巡图》,画高8米,长27米。三面壁画画面完整,布局疏密得当,绘画技艺精湛,是宋、元艺人仿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画风所绘。所绘人物最高者达3.3米,线条流畅自如,着笔工整,色彩浓淡适度,神态各异。东壁的巨龙,形体蜿蜒,两眼光亮,四爪苍劲,若浮若动;西壁的“飞天之神”,相貌狰狞,毛骨森奇,肌肉粗健,横枪倒戈,顺风飞奔,势若腾云驾雾,为德宁之殿壁画的代表作。《天宫图》壁画,在我国实属罕见,其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北岳庙石雕藏品有佛像、人物、动物、经幢等,尤以西汉石虎、北魏石狮、北魏背光千佛像、唐代石灯、唐代石佛、笑和尚、金代经幢为代表,其刀工变化细腻,线条清晰流畅。这些散发着厚重历史气息的作品,见证着曲阳雕刻艺术的源远流长。

  庙内还建有曲阳博物馆,建筑总面积为1800平方米,属于仿明、清建筑的四合院,由悬山门、围廊、正房、南北耳房所组成。博物馆共设青铜陶器、定窑瓷器、石刻造像等三个展室,展出文物精品200多件,反映了我国丰厚的雕刻技艺、陶器文化和定瓷发展的历史。

  城庙相融的历史名城

  北岳庙是皇家贵族祭祀“北岳恒山神”之地,从始建至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历代王朝均在此遥祭北岳恒山。

  “五岳”为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北岳为五岳之一。据史学家考证,五岳制度始于汉武帝。西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有诏书明确祭祀五岳之地:“东岳泰山于博,中岳泰室于嵩高,南岳潜山于灊,西岳华山于华阴,北岳常山于上曲阳。” 其后又改今湖南的衡山为南岳,隋以后遂成定制。常山即恒山,为避汉文帝刘恒讳而改。

  北岳庙所祭恒山,即位于河北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的大茂山。历史上,北岳恒山的名号曾长期归属于大茂山。《水经注》对大茂山有过精彩的描述:“岫嶂高深,霞峰隐日,水望澄明,渊无潜甲,行李所迳,鲜不徘徊忘返矣……”自汉代至清初,历代帝王均尊大茂山为北岳,祭祀地点即是位于曲阳县内的北岳庙。

  祀岳,是古代封建王朝极为重要的典礼,即通过祭祀五岳之神,以求天下人间风调雨顺,朝野安定,民乐年丰。五岳均山高峰险,沟深路陡,登山祭祀多有不便,所以在山脚下建立庙宇祭祀,称之为遥祭、望祭。北岳庙就是依此而建。

  恒山改祀,争议自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年)始。兵部尚书马文升上奏,建议改祀北岳于山西浑源玄武山,因礼部尚书倪岳反驳,奏议没有生效。此后改祀之争持续数年。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山西大同巡抚胡来贡又请改祀北岳于山西浑源,礼部尚书沈鲤驳其无据。但是这一年,朝廷还是做出了“改封山西浑源玄武山为北岳恒山”的决定,大茂山自此失去了“北岳恒山”的封号,不过朝廷祭祀北岳的仪式仍在曲阳北岳庙举行。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七月,刑部官员粘本盛上奏,再次提议将祭祀北岳的地点由曲阳改为浑源,顺治帝照准。至此,160多年的改祀之争结束,在曲阳祭祀北岳的历史自此终止。

  恒州古邑,肇基由秦。曲阳自秦代置县,汉代称上曲阳县,后并入新市县(今新乐市)。北魏宣武帝时恢复上曲阳县。隋、唐、宋三代,皇帝与朝廷对祀岳极为重视,北岳庙增修不断,曲阳县城也因此不断发展。到明代,曲阳县城和北岳庙达到了繁荣的顶峰。当时的北岳庙超过了曲阳县城总面积的一半。北岳庙的两个庙门更是直接作为曲阳的城门而存在。这种城庙融为一体、城因庙而荣的状况,不仅在祀岳庙宇中独一无二,在全国也堪称绝无仅有,因而曲阳有“先有北岳庙,后有曲阳城”“城庙两相融,一庙兴一城”之说。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岩恒岳,永镇北方”“望常山之嵯峨,登北岳而高游”,这些精美的文字记载,将会随着北岳庙这座内涵丰厚的文化艺术殿堂在曲阳获得永存。

2022-11-20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06344.html 1 千年古邑北岳庙 文化瑰宝至今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