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下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托举着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精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型组合体完成在轨建造,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换句话说,中国空间站,这个航天员在太空的“新家”,正在逐步完成建“宫”大业。火箭的成功发射离不开航天科技工作者们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作为测控通信的实力担纲,网络通信研究院助力打造“太空豪宅”;担任火箭测量系统指挥员的河北小伙儿刘家烨,薪火相传航天梦。
网络通信研究院
助力打造“太空豪宅”
本报讯(记者 冯月静 通讯员 李燕茹) 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随后,梦天实验舱精确入轨,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续“梦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与对接,意味着我国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网通院测控通信设备继续稳定发挥,为三室两厅的“太空豪宅”建设完成作出贡献。
作为测控通信的实力担纲,网通院研制的测控通信系统就犹如“风筝线”,是飞行器与地面互联的唯一纽带。从发射、对接到在轨运行,网通院积极发挥测控通信系统主体研制单位作用,在历次发射任务中都勇担使命,在陆、海、天全方位布设地面测控站、卫通站、海上测量船、中继卫星通信系统等,织就一张全面覆盖的“天罗地网”,为航天器正常工作运行和发挥应用效能,提供重要保障。
“梦天”一出,“天宫”将以全貌巡游苍穹,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即将完成。可以说,中国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展30年以来,所有航天人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作为航天测控领域的主力军,网通院在航天技术发展的这30年中,一直致力于测控设备和卫星通信设备的设计和研发工作。
网通院的航天事业是伴随着共和国的航天事业一起成长的,从1970年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到今天的空间站建设,网通院研发的测控系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分立测控到综合测控、从手动操作到无人值守的逐级递进过程;卫星通信系统则实现了天地通信由“乡村小路”变为“信息高速公路”,卫星通信设备由依赖国外进口到全部国产化,并逐步向小型化、智能化演进的“换代升级”。
一辈辈网通人无私奉献,一套套测控通信设备更新迭代,一次次航天任务磨砺考验,网络通信研究院将不断实干笃行,勇毅前行,为航天强国建设持续奋斗。
沧州小伙儿刘家烨:擎起梦天舱,助力空间站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海宁 通讯员 李龙翔 王崎 郑怀周
2022年10月31日下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托举着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精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型组合体完成在轨建造,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火箭的成功发射离不开航天科技工作者们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在各司其职、严谨有序的测试厂房,在口令迭起、严肃认真的指挥大厅,在夜深人静、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你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年轻而挺拔的身影在忙碌着,他就是梦天舱发射任务火箭测量系统指挥员——河北沧州小伙儿刘家烨。
2016年6月,刘家烨从西安交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经常关注航天动态的他,了解到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正在祖国的南海之滨如火如荼地建设。于是,他怀揣着航天报国的梦想,如愿入职文昌航天发射场,从事火箭测试发射工作。
六年多的时光里,刘家烨见证了中国最年轻的发射场从建成伊始到常态执行高密度任务的光辉历程,发射场也见证了一个年轻的航天人从初出茅庐到成长为指挥员的蜕变之旅。
梦天舱发射任务中,刘家烨担任火箭测量系统的指挥员。测量系统犹如火箭的“听诊器”,负责采集、传输、处理、显示全箭各系统信息。测量系统的设备犹如神经元般遍布火箭的各个角落,监测着火箭的各类状态,为各级指挥员掌握火箭工作状态、实施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参加工作六年多来,刘家烨担任过测量系统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不管在哪个岗位,他都能积极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并系统总结各个岗位的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面对测量系统大量的图纸、文书、资料,为了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系统知识,他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重绘重要设计图纸。随着他一遍遍地翻阅,图纸上的折痕越来越深,他的理论功底也逐渐深厚,对系统业务知识的理解也愈加深刻。
深耕细作笃前行,一朝收获终有成。凭借着对测量系统业务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任务流程的熟练掌握,在参加工作短短四年后,刘家烨便顺利通过考核,担任了嫦娥五号任务测量系统的指挥员,并带领系统人员圆满完成了任务。
随后,他又继续担任了“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天舟四号”等四次重大航天任务的测量系统指挥员。在任务故障排查、应急处置等关键时刻,他总能冷静分析、精准定位、迅速处置,让众多专家称赞不已。
梦天舱发射任务是刘家烨第六次担任测量系统指挥员,此次任务作为空间站建造收官阶段的关键一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不容有失。但任务开始不久,文昌及周边市县突然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系统部分岗位人员被隔离,无法正常参加工作,且此时发射场还要并行开展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测试工作,人力资源空前紧张。
为了保证火箭测试进度不受影响,刘家烨带领系统人员顶住压力,稳住心态,迎难而上,加班加点成为了家常便饭。作为系统指挥员的他更是格外忙碌,编修文书、组织测试、召开会议、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终于迎来了火箭准时发射、一飞冲天的时刻。
除了工作上的精益求精,刘家烨也非常热爱生活。身为美食爱好者的他,不仅对单位周边的美味小吃如数家珍,还烧得一手好菜。任务间隙的休息时间,他还会做几道菜,邀请同事们来家中一起分享美食,畅聊工作和生活。此外,热爱音乐的他,还购置了黑胶唱片机、音响、钢琴等用来陶冶情操,舒缓压力。
初心不忘的是航天,薪火相传的是奉献。空间站的建成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以刘家烨为代表的新时代航天人将不断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在建成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