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河北日报记者 曹智 通讯员 姚伟强)近日,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首次现身石家庄滹沱河湿地,再次印证经过多年治理和湿地修复,石家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继今年7月2日河北林草部门在白洋淀湿地拍摄到青头潜鸭雌鸟与雏鸟活动照片,从而证实青头潜鸭在该湿地安家繁殖后,10月16日,石家庄鸟类摄影爱好者于滹沱河湿地发现两只疑似青头潜鸭野生鸟类活动。随即,省林草局组织野生动物专家安春林等人实地调查,并请省内鸟类专家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吴跃峰、河北大学教授侯建华进行鉴定,初步确认为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青头潜鸭。由于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极其相似,很难辨认,省林草局又向国内鸟类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丁长青、东北林业大学教授李枫、中国林科院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钱法文和兰州大学教授包新康发去照片和视频,他们一致确认其为青头潜鸭。
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管理处处长刘洵介绍,此次青头潜鸭的发现为石家庄区域鸟类活动增添了新的纪录。今年1月,滹沱河上游的岗南水库出现8只白尾海雕;今春迁徙季,300余只小天鹅在滹沱河子龙大桥东侧停留一个半月;夏季,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水雉在藁城九门被发现;入秋以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琵鹭再现石家庄;冶河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常年停留……这些都是石家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生动表现。
近年来,河北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完善各项保护制度,划定禁猎区,规定禁猎期,编制实施了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规划,稳步推进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项目,恢复了一批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河北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278处,总面积达14034平方公里,森林、草原、湿地等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地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成效明显。
河北省陆生野生动物调查成果和各类科学考察报告显示,目前,河北自然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物种已增加到605种,其中鸟类486种,哺乳动物87种,两栖爬行动物3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99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