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1日
第A03版:今日重点

“我对燕赵大地充满深情”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指导河北工作纪实

2022年10月11日

  □河北日报记者 周洁 刘荣荣 薛惠娟

  

  当岁月的车轮,走过新时代10年这段浓墨重彩的历史时光;当时间的指针,来到2022年这个举世瞩目的金秋十月,7400多万燕赵儿女,真切感受着砥砺奋进的丰收喜悦,热切期盼着即将启幕的盛会,耳畔再次回响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知之深,爱之切!

  上个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用心血和汗水书写了感人至深的奋斗诗篇,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9次视察河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对燕赵大地充满深情。不只因为我在这块土地上工作过,更是因为这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

  难以忘怀,总书记对河北作出“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三个扎扎实实”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河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难以忘怀,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举办,给河北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

  难以忘怀,总书记深入基层一线,从太行深山、冀中平原,到渤海之滨、塞外山城,看实情、听民声,坚实足迹印刻燕赵大地,温暖关怀流淌百姓心田。

  ……

  饮水思源,感恩奋进。河北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

  牢记嘱托,笃行不怠。河北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民生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政治生态持续优化净化,河北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

  ■“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的河北足迹,始终镌刻着对贫困群众的深深牵挂。

  天寒地冻的太行深处,顶风冒雪看真贫;春节前夕的坝上小村,踏着皑皑白雪进农家;金秋时节的塞外山城承德,不顾山高路远深入山谷市集……

  从安危冷暖,到柴米油盐,让人民生活幸福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串串足迹,丈量着从贫困到小康的距离,印证着执政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一)

  秋到阜平,流金淌银。

  骆驼湾村唐宗秀老人念念不忘:“吃水不忘挖井人,要不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好政策,哪来这些好福气!”

  风雪中的足迹,铭刻着最深的牵挂。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外出考察,就冒严寒、踏冰雪来到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

  “要看就要真看,看真贫”,这次考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的,目的是了解中国最贫困地方和群众的真实情况,思考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共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计。

  当时,河北有45个国定贫困县、17个省定贫困县、7746个贫困村,脱贫攻坚难度大、任务重。地处太行深山区的阜平,是全国重点贫困县,仍有近一半人深陷贫困。

  唐宗秀老人记得真切:那天,零下十几摄氏度,天寒地冻,玻璃窗上挂着冰花,石头铺成的小路坑坑洼洼,她像迎接亲人一样把总书记挽进了家。“进了屋,总书记也没嫌不干净就坐下来,和我拉家常,问我家种了几亩地、粮食够吃不够吃、养猪了没有,可是亲切!”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总书记盘坐炕头,同乡亲们手拉手,嘘寒问暖、共话发展。

  对乡亲们最浓的情,凝成千金之诺。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句句殷殷嘱托,饱含着总书记对困难群众最真挚的情怀,融进了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深的思考。

  “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

  习习暖风,遍拂太行。

  科学精准抓好产业、就业、科技和易地搬迁扶贫,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脱贫攻坚的战鼓从此擂响,广大干部群众奋力书写中国脱贫故事的河北篇章。

  青山不老,换了人间。

  如今,唐宗秀家的土坯房早已改建成6间青砖灰瓦房,院里一串红、三角梅开得热闹,屋内冰箱彩电一应俱全。

  “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日子越过越好了!”在民宿旅游项目公司上班,唐宗秀和老伴每人每月工资2100元,再加上养老金和土地流转金,过上了不愁吃喝、手有闲钱的好日子。

  “盼望总书记再回来看看!”老人的话朴实真切。

  采访中,盼望总书记“再回来看看”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的理由各不相同,却又极其相似:挣钱了、搬新家了、找到好工作了、过上好日子了……

  一家一户的好日子,汇聚成精彩的脱贫攻坚答卷。如今,阜平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2012年的3.7倍,骆驼湾村、顾家台村收入分别增长了17.4倍、18.5倍。

  攻坚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和河北人民在一起。

  2017年1月24日,鸡年春节前夕,张北草原银装素裹、霜天寥廓。总书记又一次踏雪来到河北,到张北县德胜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

  当时,德胜村413户中有212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徐海成家是其中之一。

  四九严寒,外面滴水成冰,小小的客厅里却温暖如春。说起当时的场景,徐海成记忆犹新:总书记坐在他家的沙发上,同村里的乡亲们一起,一笔一笔细算收支账,合计着来年的脱贫计划。

  “种植马铃薯原种3亩,亩产2000斤,一斤收入2元;一般的商品薯种了15亩,每斤是5毛钱。”

  这显著的差价,指向增收的门路。总书记说,“你们下一步的路子都有了,就是怎么把它市场化、规模化发展起来。”

  正是算准了一笔笔“脱贫账”,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徐海成很快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去年9月,徐海成一家喜迁新居:150平方米,三室两厅。

  “土豆变金豆了!”如今,再算起收成账,徐海成夫妻俩笑得眼睛眯成了缝儿,“希望总书记再到德胜村看看,我会给他念念新账本,晒晒成绩单。”

  千年梦圆,河北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大踏步走在小康路上——

  23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河北交出了一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答卷。

  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2021年8月24日,总书记来到承德市偏桥子镇大贵口村,考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下一步怎么走?总书记指明方向:“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我们农村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乡村振兴。不仅城镇要好,乡村也要好,乡村城镇一样好。我们不能满足,还要再接再厉。”

  落实总书记要求,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步伐。

  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抓好机制衔接、政策衔接、投入衔接、队伍衔接,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扭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每个脱贫县打造一个重点特色主导产业。

  今年以来,全省没有发生返贫致贫问题。上半年,7746个脱贫村培育特色农产品12333个,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布局;全省粮食面积、单产和总产实现“三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希望的田野正绽放新的梦想。

  (二)

  莲花山风景秀美,滦河水绕村而过。60多岁的大贵口村村民霍金家,推开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当时的一幕,至今仍是最珍贵的回忆。

  一家人热情地邀请总书记到家中做客。客厅里拉家常,老霍有点激动:“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变化太大了,老百姓种地政府给补贴,病了有医保,大病还有救助,养老也有保障。有总书记领导,人民真幸福!”

  “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句话不是一个口号,我们就是给老百姓做事的。”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回应道。

  一段对话,“人民”二字重千钧。

  初心如磐,使命如炬。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目光的落点,始终在人民。

  人民至上,阜平县顾家台村村民顾成虎感念至深。

  一件棉大衣,他视若珍宝。“总书记在我家时,看到我袖口破了,特意叮嘱随行人员在给我的慰问品中增加了一件棉大衣。”说起它的来历,老人激动不已,“总书记是个细心人,把老百姓装进了心里。”

  如今,顾成虎一家已经搬进了100多平方米的新家。搬家时,他特意找人拍了一张老土坯房的照片,提醒全家人不能忘了党的恩情。

  人民至上,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杨玉芳和高志宏夫妇感同身受。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时隔6年,总书记的话语仍然深深鼓舞着夫妇二人。

  这些年来,他们坚持为敬老院的老人们朗诵诗歌,尽己所能为周围的人带去美好。“如果说过去我们写诗、朗诵、唱歌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爱好,那么如今我们则扛起了一份责任,那就是把总书记对残疾人的关怀化作一种精神力量,传递给整个社会。”

  人民至上,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徐佳杰感慨万千。

  “总书记格外关心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指出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徐佳杰说,这让她工作起来更有方向、更有干劲。

  “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会坚守为民服务解难题的第一线,把社区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在她身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红色大字格外醒目。

  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指示,我省滚动实施民生工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制定出台关于保基本民生的10条政策措施,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8%,完成棚户区改造9.44万套,开工改造3698个老旧小区,新增就业49.98万人,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79.3亿元,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

  努力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暖到群众的心窝里,更多的“民生清单”正在变成实实在在的“幸福账单”。

  ■“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两次考察雄安新区,两次到张家口赛区指导冬奥会筹办。

  亲切关怀催人奋进,宝贵机遇千载难逢。

  (一)

  “华北明珠”碧波万顷,飞鸟翔集;千年秀林草木葳蕤,绿意盎然;建设工地塔吊林立,工程车辆穿梭繁忙……

  这里,是未来之城雄安。

  5年前的春天,一幅气势恢弘的画卷,落笔雄安。

  华北平原,雪后初霁。2017年2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南海出发,驱车100多公里,来到河北省安新县。(下转04版)

2022-10-11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指导河北工作纪实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01726.html 1 “我对燕赵大地充满深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