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1日
第A10版:城事·微言

社区建设的主体是人

2022年09月21日

  □彭秀良'

  

  上个月底,我在天津蔷之屏书店做了一次讲座,题目是《芦花野水四围秋:大悲院所在社区的历史变迁》。这次讲座是“海河名家读书讲堂”系列活动的第60讲,“海河名家读书讲堂”系列活动是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委托天津市问津书院开展的,从2018年开始举办。

  但我这里要说的还不是这个活动本身,而是要介绍我在这次讲座中表达的一个基本观点。讲座开始前,我就了解到现场听众的一个疑问:怎么会由一个石家庄人来讲天津的社区变迁史呢?这个疑问很有道理。大悲院是天津市一处著名的佛教寺院,它所在社区的历史变迁岂是我这样一个外乡人所能讲清楚的?

  面对现场听众怀疑的神情,我对他们做了解释,其实我要借大悲院所在社区的变迁史,为我们观察城市社区的演变提供一个可参照的实例。说得再直白一些,就是要揭示当代社区建设的路径与重心何在。我们谈社区建设或社区发展,往往是从物质方面或基础设施方面着眼,却忽视了社区中人际关系和邻里关系的发展。对于社区发展的目标而言,“硬件”建设是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加大“软件”建设力度才更重要。

  著名社会学者庄英章先生在评价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活动时,一阵见血地指出:“台湾的社区发展工作大多着重在社区的物质建设上,诸如开辟道路、兴建排水沟、兴建社区活动中心、改善家户卫生等,而比较忽略促进民众的社会联系。”社区建设的主体是人,如何使社区成为邻里和谐的空间存在,这才是更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老彭专栏

2022-09-21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99921.html 1 社区建设的主体是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