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黄蓥)9月15日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在雄安新区举办闭幕式。闭幕式仪式上,正式公布了第十七届文华奖获奖名单。全国15部作品荣获文华大奖,河北创排的话剧《塞罕长歌》榜上有名。
三代人,半个多世纪,让沙地变林海,荒原变绿洲。大型史诗话剧《塞罕长歌》由河北演艺集团倾力打造、河北省承德话剧团创作演出,讲述了塞罕坝建设者们在高寒荒漠地区创造出世界上最大人工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铸就“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的故事。该剧创排至今已经演出150场,获得2019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中的“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
“兴奋、高兴,也比较欣慰。” 该剧编剧、著名剧作家孙德民昨晚在石家庄的家中得知了好消息,这也是继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后,他的作品再度荣获文华大奖。孙德民坦言这次创作颇具挑战性,“如何在舞台上诠释塞罕坝精神,讲好塞罕坝故事,还原三代务林人五十多年的坚守,都是难题。”为此从2017年开始创作《塞罕长歌》,孙德民和主创团队20多次走进塞罕坝,走遍所有分场、望海楼,和四五十位务林人吃住在一起,聆听他们的心声。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塞罕长歌》通过佟家三代务林人薪火相传的壮美人生,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做了最好的艺术诠释。如今该剧获得业内外的一致好评,孙德民说首先是因为题材好,“要感谢塞罕坝三代务林人,没有他们的鲜活事迹,也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剧本。还要感谢各级领导,以及承德话剧团艺术家们的辛勤努力,这是大家齐心合力共同取得的成绩。”
据了解,本届艺术节主题为“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文化和旅游部与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的重大文化活动。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政府奖,是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
河北选送舞蹈
《人民英雄纪念碑》喜获群星奖
本报讯(记者 魏若涛)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昨晚在河北雄安新区举行,在闭幕式上颁出了第十九届群星奖各门类奖项,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广场舞、群众合唱6个门类共30个作品获奖。我省选送的舞蹈《人民英雄纪念碑》脱颖而出,喜获舞蹈类群星奖。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选送,由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保定市群众艺术馆联合打造的群舞作品,该作品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曲阳石雕为蓝本,精彩呈现了曲阳雕刻工匠矢志不渝雕凿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动人故事。
保定市群艺馆馆长王简是舞蹈《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创,昨晚得知获得群星奖消息后,难掩内心的激动,她说:“我现在太激动了,真的是非常不容易,《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次获得群星奖,是河北群众艺术的一次突破。”据王简介绍,该舞蹈自2021年开始创作,创作团队多次赴曲阳县对国家级非遗项目曲阳石雕文化进行了调研,重点对参与雕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工匠及后人进行走访,通过聆听雕刻故事寻找创作灵感,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舞蹈创作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诠释主旨,自创作以来,舞蹈前后修改打磨已达数十稿,其中颠覆性修改就有十余稿,创作人员多次彻夜修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汗水。王简介绍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成功的背后,是集体努力、付出的结果,凝聚着每一位创作者、演职人员的汗水和智慧。该舞蹈是大群舞,舞蹈演员多达24人,组织、排练工作难度非常大,尤其是优秀的群众演员需从全省调集,该作品从创作之初到最终完成陆续更换了6批演员。在决赛的最后阶段,演员们克服困难在石家庄市进行封闭排练,每天排练达十几个小时。凭借着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演员们以饱满的深情、精湛的技艺在舞台上展现人民英雄的精神风貌,让浮雕中的人物有了生命与灵魂,最终打动了观众也打动了评审,摘得了舞蹈类的群星奖。
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九届群星奖系列活动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来自各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等33家单位报送的145个作品和32个群众合唱团队参加群星奖决赛。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充满“时代性”“烟火气”“人情味”,体现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对大美河山的赞颂,充分展示了近三年来群众文艺创作的最新成果,彰显人民新时代精神面貌,广受群众热爱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