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英杰
为助力乡村振兴,去年12月份,在北京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董事长吴甡的指导下,保定市教育局主办的“京保家校协同育人项目”在保定师范附属学校(以下简称保师附校)落户,并辐射到保定市脱贫县“王淑英校长工作室”帮扶地区,共同探索“党政家校社”五位一体育人模式。他们在市区和8个脱贫县创办了15家儿童“特需门诊”,开通13条家长热线,培养了94名家庭教育指导师,点对点为特殊学生提供靶向服务,帮助2000余户家庭,为留守、单亲等特殊家庭提供育子方法和策略。8月18日,吴甡、王淑英、张春炬等京保教育专家对80多名“家教大夫”进行了考核。
“特需门诊”为特殊家庭提供育儿方案
“我们的特需门诊服务,就是要像医生一样解决家长们焦虑的孩子教育问题,尤其针对留守、伤病、问题儿童,找准‘病’,对症下药,实现家庭良性发展,孩子健康成长。”8月18日上午,冒雨赶到保师附校参加家庭指导师中期考核的北京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董事长吴甡说。
记者了解到,2021年12月29日,在保定市乡村振兴局的大力支持下,京保家校协同育人项目落地保师附校。项目由保定市教育局主办,保师附校承办,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等协办,主持人为王淑英,吴甡为理论与实践导师。以8个脱贫县乡村中小学、幼儿园的学生及家长为重点,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计划使受益师生和家长等群体达到1万人次以上。
项目开展后,15家儿童“特需门诊”陆续在保定市区和阜平、易县、顺平、唐县等8个脱贫县的项目学校和学校所在的社区创建。“特需门诊”重点关注五类家庭: 单亲家庭、进城务工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学习困难学生家庭、学业和心理水平有显著变化的学生家庭。这些“特需门诊”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家庭指导师轮流值守。
据了解,家庭指导师通过“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为每一位孩子和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望就是对问题孩子的校园生活、同学交往等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和摸底;闻就是针对孩子具体“表征”,分析背后的成因;问就是通过家访、座谈、主题亲子活动等家校活动,明确家长困惑;切是基于以上的全面观察、分析,考虑家庭成员各方面特点,对症下药,制定“药方”,开展行动。观察记录“疗效”,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并随时对“药方”进行调整。
保定首家“特需门诊”设在廉租房小区
兴华苑小区是保定市委、市政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投入使用的保定市首个廉租住房小区,小区共有居民2664户,低保家庭441户,其余多为低收入家庭。
2022年3月1日,京保家校协同项目第一家“特需门诊”——“儿童/青春友好社区兴华苑家庭健康教育指导服务站”正式成立。家庭服务站自成立以来,开设特需“专线”,面向家长和社区公布了“特需”电话,在社区安放了家庭信箱,建立了家庭教育服务台账,安排家庭指导师值班为家长们答疑解惑,收集家庭教育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迄今为止,保师附校安排家庭教育指导师进入提供服务14次,不同程度的帮助社区30多个家庭解决了棘手的育子问题。
“孩子出现各种问题后,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有能力有资源应对,而相对较差的家庭容易束手无策。我们做的工作就是为社会补上短板,让特殊家庭的孩子能够有机会接收良好的教育指导和矫正,实现教育公平。”项目主持人王淑英告诉记者。
8月4日,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蔡淑敏带队一行4人,来保定调研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她和河北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文萍、保定市委副书记商黎兵、副市长杨伟坤、保定市妇联主席段秀丽等参观兴华苑家庭/健康教育指导服务站后,大家对京保合作探索家校协同育人的新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家校育人培养94名“家教大夫”
保定第一批“特需门诊”的“家教大夫”——家庭指导师共有94人,这些志愿者多是教育经验丰富、热爱公益的优秀教师,还有一定比例的家长,他们主要来自保定市区和阜平、易县、顺平、唐县等8个脱贫县的22个项目学校的工作站。
8月18日,保定市家庭教育指导师中期考核在保师附校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80多名家庭指导师分成了8个小组围坐在圆桌前,对各自小组的“教育案例”进行热烈讨论,最后由推选出来的代表在专家评委面前进行答辩演讲,提出具体的施教方案。
保师附校党委书记孙宁介绍,这些家庭指导师已经接受了20多次专业培训,线上线下历时6个月,最后进行考核,导师吴甡亲自上阵授课。他提出了“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生命教育观点,并主持了全国“十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授课的专家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河北大学、北京广渠门中学等单位。
为了全面提升家长的育子能力,带动保定家庭教育实现高品质发展,6月1日,保师附校与唐尧新媒体合作创办了家长云校和保定市家长学校。保定家长云校建立网络矩阵,开辟专属空间,设置专题或专栏,政策汇、专家说、校园风、家长秀、“云”客厅异彩纷呈。他们聘请64位家庭教育专家,整合全市基础教育学校力量,面向城乡家庭,以众筹、共建、集优、多赢为原则开展工作。这些专家从大学到幼儿园涵盖了孩子成长的各个学段。家长云课堂心理讲座开展20余次,关注观看学习的家长万余人次。
京保合作探索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
目前,保师附校已经就“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项目申报了国家和省级研究课题。“重点是协同,以党建引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局、关工委、妇联、团委、学校、社区融合为一体,更有效地解决了教育的大问题。”项目主持人王淑英说。
据了解,除了开办儿童特需门诊,保师附校还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深度融合。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胡保利认为,保师附校坚持开门办学,依托北京优质教育资源,构建生态“教育网”,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倾斜问需于民,有针对性地解决特殊家庭教育的“急难愁盼”,构筑了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同心、同向、同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这为河北省的家校融合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