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近日,“西南交大上百研究生新生需校外租房”登上热搜榜,“西南交大至少二百名全日制硕博新生在开学时面临着无宿舍可住的烦恼”引起网络热议。
自去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地掀起了一波人才工作浪潮。各省市纷纷出台新的人才政策,希望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本地创业就业。山东青岛、浙江杭州、河北石家庄等地出台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人才政策,诸如分级分层的人才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创业补贴以及各项福利政策。各级财政顶住经济下行和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仍然对人才“慷慨解囊”。
种种举措,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公众对人才的爱护以及对知识的尊重。然而,各地在执行人才工作时,在所难免的会陷入“急功近利”的怪圈。大多数地区把人才工作定位在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把人才工作变成了单纯的“抢人大战”。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但“第一资源”并不是单纯的靠抢、靠挖就能解决问题。把人才引来,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地区的创新能力,带动区域GDP的增长,但是,这种以数据为导向的人才发展观略显狭隘,有失温度,不能完整的营造出良好的人才氛围。
营造良好的人才氛围含义广泛,意义深远。人才工作是个系统性工作,贯穿于培养、发现、引进、服务、使用人才的方方面面。如果仅将注意力集中于引进人才上,是无法做好人才工作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始于培养,而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帝掷骰子吗》一书中提到,量子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哥本哈根大学为吸引全世界的物理学精英,特地筹资兴建科研人员的宿舍楼,供专家学者前来学习研讨,一时间吸引了波尔、海森堡、薛定谔、普朗克、德布罗意等世界量子物理“全明星”阵容前来,谱写出了量子物理学的不朽篇章,致使全人类的科技水平在20世纪实现了历史性飞跃。科研和工作需要良好的氛围,跟对的伙伴在一起工作学习是做“乘法”,单枪匹马搞研究是做“加法”,在处处是阻碍的环境下工作学习是做“减法”。校园宿舍虽小,影响却很大。如果忽视校园在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必然会导致人才工作环节的缺失,不利于营造良好的人才氛围。
诚然,高校扩招和疫情因素是导致高校宿舍紧缺的客观原因,但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以及高校自身应多从自身找原因,梳理人才培养工作上的不足,加大人才教育环节的保障力度,树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从校园抓起、从学生抓起,让学生在优渥的人文环境中成长为人才,让人才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汇聚成力量,让“第一资源”充分发挥出“第一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好“人才之基”。
(赵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