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5日
第A03版:今日重点

(上接02版)

2022年07月25日

  (上接02版)不但找到了家的归属感,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的方向。

  “放弃城市打拼回到故乡是一次正确的选择,这里有最真实的人间烟火。”开始新生活的席卫琴感受到了浓浓的幸福感。

  【记者手记】

  一份工作,让脱贫户过上了有盼头的好日子。

  席卫琴回乡就业极具代表性。在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很多的“席卫琴”。他们有学历、有经验、有理想,也有着同样生活在“偏远地区难以就业”的窘境。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宏伟实践里,不但农村的居住环境变了,农民的就业机会也多了,这不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就业,也为更多的当地群众提供了就近就地就业的机会。

  住新房、拿工资、有社保,农民的精神气儿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两区同建”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职业的转变,也让他们有了更多出彩人生。

  从普通农妇到产业工人

  ——“致富小院”如何实现农村妇女养家顾家两不误

  “我们村的脱贫户田群双可是不简单,5年前凭着学来的缝纫技术回家创业,不仅让自己家过上了好日子,还帮助10多位同村妇女就近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平乡县寻召乡大宋村党支部书记赵顺波说。

  6月9日来到田群双住的农家宅院,大门口挂着“致富小院”的标识,正房西侧两间腾出的房屋就是缝纫加工车间,共设有9个缝纫加工机位。38岁的田群双正和同村妇女们一起,神情专注地为一家童车厂加工配套座套。“我们靠质量取胜,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光这批就有上万件。”她说。

  田群双家上有老下有小,原来和丈夫靠务农为生,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下。自从创办缝纫加工车间后,她精心选购了不同型号的全自动数控缝纫机,发动离不了家的同村妇女一起学习掌握缝纫技术,活干得越来越好,依托县里发达的自行车童车玩具产业,接到的坐垫、座套等加工订单越来越多,成为小有名气的一个缝纫加工点。包括4位脱贫户在内,在此务工的妇女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家家户户享受到了小康生活。

  “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我这个小作坊成为全县最早一批‘脱贫院子’,后来又升级为‘致富小院’。”田群双说,她爱人不久前到乡派出所当辅警,两位老人拿着养老金安享晚年,两个上学的孩子也几乎花不到什么钱,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

  “这份工作最大的好处是离家近、时间自由,顾家的同时不耽误挣钱。”59岁的脱贫户张风格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一边干活一边头也不抬地介绍说,她婆婆腿有残疾需要照顾,丈夫做过手术,家庭收入主要靠她的计件工资和地里种的1亩金银花。现在正是金银花采摘季节,她一早采了10斤金银花,能卖个100多元,在这儿干到晚上又能挣个上百元,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

  “谁家有事就先去忙,忙完随时过来干活。”田群双说,近年来大宋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金银花,一到农忙时车间人手就有点捉襟见肘。但她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支持姐妹们家庭和工作兼顾,稳扎稳打不盲目地发展人手,免得农闲时有人没工位没活干。她现在最大的心愿是车间大一点、人手多一点、姐妹们多挣点。

  “田群双的‘致富小院’越来越红火,现在都不敢敞开接活了。她的心愿村集体一定尽快帮助完成。”赵顺波说,这事已列入今年村党支部的工作规划,不久前就近物色谈妥了一处空宅子,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尽快建成一处能容纳30个工位的缝纫加工车间,然后租给田群双扩大再生产,不仅能增加集体收入,还能让更多的妇女守着家挣一份稳定的薪酬,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在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平乡,类似的“致富小院”还有很多。当年,该县依托自行车、童车玩具、档案盒生产等县域特色产业,支持鼓励企业把一些手工生产加工环节放到农村,建起了上千个“脱贫小院”,带动了数千名农村群众居家增收致富。如今,脱胎而来的“致富小院”接续发挥着就业相对灵活、年龄和性别限制少、工作时间弹性大等优势,托起了那些离不开家的村民共同富裕的梦想,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加油助力。

  【记者手记】

  一个小院,托起多个家庭的希望。“灵活,自由,就近就业还能顾家。”这是记者在采访“致富小院”过程中听到的最集中的好评。

  在农村,以脱贫户为典型,因为种种原因难以离开家乡、离开村庄。他们能否就近找到好的致富门路,直接关联着乡村振兴的效果。以田群双为例,通过创办“致富小院”带动一批乡亲就地就业增收,很好地解决了养家和顾家之间的矛盾。

2022-07-25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93179.html 1 (上接02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