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2日
第A06版:悦读·档案

石家庄开创了革命文艺的新局面(上)

2022年05月22日

  ■王昆、郭兰英等文艺名家在石家庄演出《白毛女》。

  ■王律所藏新中国成立前夕石家庄的红色剧作。

  □王律

  

  今年5月23日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党领导的革命文艺运动从宝塔山、土窑洞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而石家庄这座城市,在解放区革命文艺运动中所处的历史地位也不容忽视。

  石家庄作为关内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众多国家级文艺院团的前身都先后在这里组建成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诞生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如丁玲在石家庄修改完成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华北平剧院的现代戏《四劝》、大众美术社出版的“新年画”,都突出地表现了“新的人物,新的世界”,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此外,在文艺工作的组织领导、群众文化的普及推广以及接收旧文化单位、改造旧艺人等方面都做了许多重要的探索,为建国后党的文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8年8月,华北文艺界协会成立,数以千百计的著名革命文艺工作者云集石家庄,标志着延安、晋察冀、晋冀鲁豫以及国统区文艺工作者的空前大团结。

  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之初,就有不少文艺工作者随解放大军进市参加石家庄市文艺部门的领导工作。1948年之后,更有大批文化、音乐、戏剧、美术干部从各地云集石家庄。1948年8月8日,晋察冀边区文联和晋冀鲁豫文联在石家庄联合召开文艺工作会议,决定两边区文联合并,成立华北文艺界协会。

  周扬、李伯钊、沙可夫、贺绿汀、马彦祥、周巍峙、丁里、赵树理、陈荒煤、成仿吾、肖三、光未然、丁玲、田间、艾青、蔡若虹等21人被推选为华北文协理事。理事会推选肖三为主任,李伯钊为副主任。协会成立后,出版《华北文艺》,欧阳山、陈企霞、康濯、秦兆阳等负责编辑,一直出版到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前夕。

  当年在石家庄的著名文艺家还有田汉、崔嵬、柯仲平、焦菊隐、舒强、李和曾、凌子风、孙维世、石联星、郭兰英、王昆、贺敬之、阮章竞、彦涵、王朝闻、罗工柳、吕骥、李德伦、孙犁等。在这次盛会中,以周扬、艾青为代表的延安文艺家和以周巍峙、沙可夫为代表的晋察冀文艺家以及陈荒煤、赵树理等晋冀鲁豫文艺家,实现了三大根据地文化工作者的空前大团结。

  最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统区的著名艺术家也进入解放区,田汉、安娥到了石家庄平山,马彦祥、焦菊隐等到石家庄,长期在北平坚持进步戏剧活动的祖国剧社与演剧二队,根据周恩来同志指示,也秘密转到石家庄。以蓝天野、苏民、童超、赵寻、夏淳等为骨干组成华大第二文工团,从此真正加入了革命文艺的行列。

  据粗略估计,从1948年到1949年,云集石家庄的革命文艺工作者有近千人之多,其中驰誉中国文坛的佼佼者就有一百多位,可以说是群英荟萃,人才济济,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解放之初石家庄文化事业尤其是艺术创作,立即呈现出亘古未有的繁荣景象,开创了石家庄文艺史上的巨大辉煌,同时也对全国解放后的文艺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华大文工团、抗敌剧社、火线剧社等解放区著名文艺团体先后进驻石家庄,华北人民文工团、华北电影队、华北军乐团、军大文工团在石家庄组建成立,开创了革命文艺的新局面。

  1947年11月底,华北联大文工团全体开赴石家庄开展工厂文艺活动,参加郊区土改,并进行广场、剧场演出。除演出《白毛女》《血泪仇》及腰鼓、秧歌外,还创作演出了反映当前现实斗争的《一百万》《大报冤仇》等剧。1948年9月,原晋冀鲁豫边区文工团和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在石家庄合并为华北人民文艺工作团,由李伯钊、贺绿汀担任正、副团长,下设音乐部、戏剧部、创作室。该团曾排练由阮章竞编剧、梁寒光作曲、李德伦指挥的大型歌剧《赤叶河》,阵容强大,很有感染力,在石家庄市内剧场连演15场。

  1948年以后,华北平剧院、抗敌剧社、群众剧社以及工人剧社、火线剧社、前线剧社等解放区的著名文艺团体都先后进驻石家庄,华北军乐团和华北军大文工团(总政文工团前身)也先后在石家庄成立,从而开创了革命文艺工作的新局面。

  华北电影队(中央新影厂前身),制作了记录“清风店战役”“解放石家庄战役”的《自卫战争新闻第三号》,影片真实地记录了石家庄战役的镜头,表现了我军的英勇无畏和所向披靡,战场气氛浓烈,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革命纪实电影艺术资料。

  1948年3月,冀中年画研究社迁入石家庄,改名为大众美术社,到年底共印制了30多种60万份木版新年画,如冯真的《娃娃戏(打老蒋)》、洪波的《参军》等作品,这些新年画从多方面反映了解放区人民的民主政治生活、生产土改以及解放军的英雄事迹,使新内容与旧形式兼容并包,相得益彰,建国前夕,其中的部分作品还在北京中山公园展出,受到徐悲鸿先生的高度赞赏。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从石家庄正定进京后,原有的戏剧系、音乐系、美术系分别创建成立了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三所最高文艺学府,为新中国艺术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石家庄的文艺舞台空前繁荣,上演了以《红旗歌》《战斗里成长》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作品,及时配合了形势需要,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革命斗志。

  话剧《红旗歌》诞生于1948年8月,是当时全国创作演出的第一部反映城市工人生活的优秀作品。它以大兴纱厂为创作基地,以纱厂女工为原型,描写了工厂开展红旗竞赛中发生的故事。《红旗歌》在石家庄由华北联大文工团首演后,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并由吴祖光执导摄制成电影,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坛盛事。由于对《红旗歌》的不同看法在文艺界还引起了一场大辩论,影响十分深远。

  1949年10月,石家庄铁路工人魏连珍创作了三幕话剧《不是蝉》。全剧以后进工人马顺保的转变为线索,描写了铁路工人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场面,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很有艺术感染力。当时甚至流传过这么一句话:农民戏看《白毛女》,工人戏看《不是蝉》。应该说以《红旗歌》和《不是蝉》为标志,党的文艺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两剧较早成功地表现了我们原本并不熟悉的工厂生活,塑造了新中国舞台上最初的一批工人形象,为以后几十年创作城市工厂题材作品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华北平剧院创作的现代戏京剧《四劝》被称为“解放戏”,表现了封建势力被完全推翻后,农民如何树立新的劳动态度的主题。当时负责中央宣传工作的陆定一同志观看后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四劝》的创作是平剧发展的方向。华北平剧院在学习了七届二中全会文件之后,又由任桂林、阿甲创作演出《进长安》一剧,运用借古喻今的手法,批评太平享乐观念,警惕敌人的投机腐蚀,有力地宣传了中央精神,很受观众欢迎。

  新中国成立前夕,抗敌剧社胡可将在石家庄华北补训兵团创作的话剧改写成《战斗里成长》,成功塑造了我军官兵的典型形象,具有深刻的主题和社会内涵,代表了解放区文艺发展的新高度。

  1948年夏,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戏剧系集体创作演出了大型话剧《民主青年进行曲》,反映了蒋管区进步青年学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展“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学生运动。《民主青年进行曲》在石家庄公演多场,获得好评,北平解放后由华北大学文工团二团继续演出,后来还拍成电影故事片。

  为了配合解放初期的镇反、肃反运动,华北大学文工团于1948年8月创作上演了揭露石家庄特务机关罪恶的话剧《十九号》,在全市产生很大影响。此外,由老艺人刘魁雪演唱的《土地还家》,表达了土改后翻身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和对党的无比感激,还曾到北京中南海演出。《解放石家庄对口唱》《工人翻身万万年》等革命歌曲经著名艺术家郭兰英、王昆等演唱后极大地鼓舞了工人同志加紧生产、支持前线的劳动热情。 (未完待续)

2022-05-22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85647.html 1 石家庄开创了革命文艺的新局面(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