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射航天器测试防撞可行性
美国航天局“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航天器24日从加利福尼亚州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局首次开展测试小行星轨道偏移技术的任务,旨在提高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能力。
将撞向一个近地“双胞胎”
据美国航天局网站24日发布的消息,美国东部时间24日凌晨1时21分(北京时间24日14时21分),DART航天器搭乘一枚“猎鹰9”火箭从加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按计划,DART与火箭分离后将独自飞行近一年时间,于2022年9月撞向一个近地“双胞胎”小行星系统中较小的一颗小行星,以改变其轨道。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这个“双胞胎”小行星系统由两颗直径分别约为780米和160米的小行星组成。较小的一颗是环绕较大小行星飞行的卫星,它就是此次试验的撞击对象。这颗目标小卫星并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撞击后也不会构成新的威胁,因此成为这类撞击试验的“完美天然实验室”。
据介绍,这次撞击主要为了验证通过“动能撞击器技术”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DART航天器主体尺寸与一辆小汽车相当,两侧各有一个完全展开后长约8.6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借助其搭载的高分辨率摄像机和自动导航系统,在“双胞胎”小行星系统距地球约1100万千米时,DART将以每秒约6.6千米的速度撞向目标小卫星。
美国航天局表示,这次碰撞“将使小卫星绕小行星轨道运行速度改变1%”, 将使目标小卫星轨道周期缩短约4分钟,略微拉近“双胞胎”小行星系统中两颗小行星之间距离, 地面望远镜将在撞击前后展开观测,这个改变幅度足以用地球上的望远镜观测到。
撞击约两年后,欧洲航天局将发射“赫拉”任务航天器,深入研究这次撞击对小行星系统的影响,并采集各种详细数据,比如小行星系统的精确质量、成分和内部结构,以及DART任务航天器留下撞击坑的大小和形状。这些详细数据对于如何把小行星驱离试验转变为可扩展、可重复的技术而言非常重要。
这项任务由美国航天局交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负责,将首次测试这种驱离小行星的策略是否切合实际:测试航天器能否自主航行到目标小行星附近并刻意撞上去,同时观测小行星偏离原轨道的程度。简单来说,这是一次“有去无回”的任务,用以证明利用撞击策略预防小行星撞地球的可行性。
防撞技术存在多种思路
有小行星要撞向地球?这样的消息一旦出现,多多少少总会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略感恐慌。事实上,虽然每年有大量小行星撞向地球,但绝大部分都在地球大气层中分解。不过,小行星撞地球的风险理论上确实存在。
据美国行星学会介绍,目前关于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技术存在多种思路,极端方式是核爆,比较温和的方式是让一个重型航天器擦过小行星,从而使小行星偏离原来轨道。介于二者之间的是动能撞击器技术,重点是以一个或多个航天器高速撞击小行星,以改变其轨道。
作为美国航天局的行星防御战略任务之一,DART任务将首次有机会采集到真实的小行星撞击数据,未来可将这些数据输入到计算机模型中,测算出抵御一颗对地球有撞击风险的小行星需用多大体积的航天器以及采用何种速度等。
不过,在真正的行星防御场景中,还有更多因素需要考虑,如一些国家可能受到小行星撞击,另外一些国家有能力采取行动阻止撞击,这就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此外,对小行星的质量预估有误,或小行星轨道发生偏转,都可能影响最终防御效果。因此,假如危险真的来临,防御小行星撞地球,仍需根据不同类型目标,制定不同方案。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