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1日
第A11版:城事·微言

忧喜交加话“三夏”

2021年06月01日

  □彭秀良

  

  刚刚进入“三夏”时节,91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走了,穿着他最喜爱的格子衬衫,带着他关于水稻的梦想。不只是一代中国人知道袁隆平这个名字,也不只是一代中国人为袁隆平的逝去感到无尽的忧伤。是啊,袁隆平的身上承载着当代中国人解决“温饱”问题的希望与梦想,这一希望与梦想因他的努力而化为现实。

  袁隆平走了,他留给我们的科学和精神遗产却会永远造福人类。在向袁隆平告别的日子里,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继承他的事业。当然,袁隆平开创的杂交水稻科技之路需要有人接棒走下去,确实也有人踏着他开创的道路在奋勇前行。对于广大社会公众来说,并不能从事像他那样的科学研究,但起码要为耕地的保护事业尽到自己的一份力!科技的力量再伟大,也无法取代基础资源的供给!

  前几天,我到石家庄市区西面的一个山村住了几日,近距离接触了当地人的生活。以前我也曾到访过这样的山村,看到过村民的“惨淡”生活,留住在村子里的都是老年人或妇女儿童,村边的山地荒芜着很多。而这次我看到的景象有所不同,尽管这个村子的年轻人大多也去附近的县城或镇上打工,但撂荒的田地却难觅踪迹。村头庄尾的空隙里,满是绿油油的蔬菜甚或挂满果实的树木;山坡上、山脚下,生长着不同特性的农作物,似乎带有些“纬度地带性”的地理景观特征。谁说种地的比较收益低,关键是看怎样去经营。

  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同样的,听闻到的好消息也值得点赞。5月30日,河北省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这标志着河北省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乡村振兴需要激发乡村的内在活力,让乡村的每一分土地都发挥应有的效益,这才是乡村振兴的内生之路,也是对袁隆平最好的怀念与敬重!

  老彭专栏

2021-06-01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44990.html 1 忧喜交加话“三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