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赵晓华
实习生 王晓雨
图/本报记者 李青
整洁的广场、肃穆的纪念碑、苍翠的树木……走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我们面对的是革命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辉煌历史,这里记载着华北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由市委宣传部联合燕赵晚报推出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党史》第五站,走进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陵园前身为“胜利公园”
“1948年秋,经朱德总司令提议,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华北大地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195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我国兴建较早、建筑造型艺术较高的烈士陵园之一。”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党委书记任兆元介绍,这里安葬着318位革命烈士的遗骨,其中有石家庄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者高克谦,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等。同时,还安放有600多位建国后牺牲或病故的烈士和老红军的骨灰,其中有“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等。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也长眠在这里。
任兆元讲述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建立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115师按照党中央的派遣,挺进五台山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平型关大捷后,师主力南下,成立了以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军区。“经过8年浴血奋战,开辟了同蒲路以东,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以南,渤海以西80万平方千米的晋察冀解放区,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大解放区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撤销,建立华北军区。任兆元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全区党政军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从任兆元的讲述中,记者得知,1948年秋,朱德总司令来石家庄视察时,提议利用当时的“胜利公园”旧址建立烈士陵园,以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上的革命烈士。随后,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决定修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50年3月正式动工,195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华北人民对曾经战斗和牺牲在华北大地上的革命先辈深切的缅怀之情。
园区整体分为六大功能区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文博副研究员李丽介绍说,综合来说,园区分为纪念瞻仰区、历史文化区、雕塑、碑林区、烈士墓区、园林休憩区等六大功能区。园内苍松翠柏伟岸挺拔,草坪花坛点缀其间,庄严肃穆,每年都接待大量各界群众参观瞻仰。
“陵园景区整体设计采用我国传统的主轴线布局,南北呼应,东西对称,布局严谨,层次分明。”李丽介绍着陵园景区的全貌,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景区大门、革命烈士纪念碑、著名烈土铜像区、音乐喷泉广场、武器广场、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东侧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游客服务中心、柯棣华纪念园、烈士纪念馆、碑刻长廊、东烈士墓区、董振堂纪念碑亭;西侧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影视教育中心、白求恩纪念园、白求恩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烈士纪念碑亭、雕塑文化园、西烈士墓区、赵博生纪念碑亭。
李丽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广场宽阔壮观,纪念碑广场由灰色花岗岩铺就,广场前方12根标志性旗杆突显了庄严肃穆的氛围,四周种有多块大型草坪,更加衬托出纪念广场的壮美,为省会各界群众、学生在此举行大型纪念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场所。广场东西两侧的两组大型雕塑,分别象征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和解放军英勇杀敌的场景。
他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李丽介绍说,著名战地记者雷烨安葬在西墓区。雷烨曾转战长城内外、滦河两岸,足迹遍布了晋察冀,他用相机纸笔做刀枪,记录下一幕幕战地画面,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
雷烨原名项俊文,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镇后项村人。受先进思想影响,1938年春夏之交,当时年仅24岁的雷烨,典卖祖屋,将年幼的弟弟妹妹安排妥当后,毅然决定北上延安,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学习。毕业后他被派往华北前线,任战地新闻记者。后来,雷烨被派往晋察冀边区任前线记者团记者。他主动请缨,挺进抗日最前线,成为在冀东从事摄影采访最早、报道成绩最突出的前线记者。
1941年,雷烨担任冀东军分区宣传科长、组织科长。在冀东军分区工作期间,雷烨拍摄了大量优秀的战地作品,如《潘家峪惨案》《熊熊的篝火》《滦河晓渡》等。1943年4月20日,雷烨在平山县曹家庄被日寇包围。在紧急情况下,他用手枪掩护警卫员突围,自己身负重伤,从容砸碎照相机和自来水笔,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为国捐躯。
基地介绍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43号,是我国兴建早、规模大、建筑规格高的著名烈士陵园之一。1948年秋,经朱德总司令提议,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而修建,195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21万平方米,是我国兴建较早、建筑造型艺术较高的烈士陵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