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2日
第A07版:城事·连着报

建立新中国的动员令从这里发出

走进保定阜平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2021年05月12日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珍贵文物“五一口号”原稿。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地处太行深山的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曾经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毛主席授予“模范抗日根据地”的光荣称号。73年前,建立新中国的动员令“五一口号”从这里飞向全国各地,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

  □文/本报记者 汪洋 图/通讯员 栗静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从保定市阜平县城向南约20公里,巍巍太行山深处,有一个名叫城南庄的村落。别看城南庄村落不大,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决胜千里之外的运筹帷幄之地。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城南庄村东头,这里北靠菩萨岭,南临胭脂河,环境优美、气势不凡。周围苍松翠柏、绿草如茵,远处青山环绕、群峰叠翠,衬托出纪念馆庄重肃穆的氛围。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72年,阜平县委、县政府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毛主席居住工作过的地方建起了城南庄革命纪念馆,1974年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在城南庄革命纪念馆的基础上改陈扩建,更名为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目前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520平方米,分为展览区、室外雕塑区、后山旧址区和生态休闲区。在2200平方米的展览馆内,设有两个展厅,分别是“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基地与指挥中心”。展厅内大量珍贵照片、文物以及先进的声、光、电、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示了晋察冀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创下的光辉业绩。

  室外雕塑区位于展览馆的后广场,设有六组雕塑,分别是:聂荣臻和美穗子,邓拓、沙飞与新闻战士,李勇和爆破组,戎冠秀与受伤战士,国际友人白求恩,狼牙山五壮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晋察冀根据地的特点。

  旧址区有两重院落,前院矗立着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铜像,后院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包括三排21间土坯房,其中有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宿办室,还有军区作战科、电话室和会议室。这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在河北唯一完整保留的机关旧址,以及毛主席进京之前唯一完整保留的居住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已成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廉政文化建设基地,并入选“河北最美30景”。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成为全国30多家机关、企业和40多家大中专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弘扬晋察冀精神、教育激励后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模范抗日根据地”

  

  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前广场上,一尊卧石的正面刻着毛主席的亲笔题词“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冀察边区”。

  阜平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1925年建立中共党组织,1931年建立了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与井岗山革命根据地遥相呼应。1937年10月,聂荣臻率八路军115师一部开赴晋察冀,当年成立了晋察冀军区。1938年1月10日,聂荣臻在阜平领导成立了晋察冀边区政府。以此为起点,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等五省之各一部,面积40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成为华北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是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以阜平为中心的晋察冀边区是坚持华北抗战及全国持久抗战的坚强堡垒。根据地军民同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把日军三分之一的精锐部队牵制在了华北地区。当时阜平人口不足10万,2万余人参军参战,5000余人英勇牺牲,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解放战争初期,晋察冀部队率先挺进东北,为后续部队进入东北打通了走廊,成为我党我军挺进东北、夺取华北的前进阵地。

  与此同时,晋察冀边区创立的崭新的民主制度和完善的建构,为新中国政权建设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被誉为“建国基石”。

  

  “五一口号”从这里发出

  

  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中,保存着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中共中央纪念一九四八年五一劳动节口号》原稿。1948年5月,由毛主席亲笔修改的“五一口号”,从太行深山里的城南庄飞向全国各地,成为建立新中国的“动员令”。

  1948年上半年,解放战争已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中国所面临的“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已泾渭分明,蒋介石一意孤行的独裁、专制统治将被推翻。共产党历来倡导和致力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新政权,团结合作,一起推翻国民党独裁政权,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成为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愿望和自觉选择。

  1948年4月1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的中央前委,经山西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阜平县城南庄。当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时任新华社社长的廖承志,打电报请示中央在“五一节”要发布的稿件。中共中央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党内党外、政治军事等各种因素,认为到了公开提出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的时候,于是决定在“五一节”以纪念口号的形式,向全国发布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五一口号”初稿送到毛泽东的案头,他拿起笔来进行了修改,其中将第5条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五一口号”第5条的修改和提出,表现了共产党对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诚意和决心,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政党制度的诞生,标志着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即将进入崭新的时代。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城南庄召开扩大会议,史称“城南庄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决定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布。4月30日深夜,毛泽东亲自审阅了报纸的清样。5月1日,“五一口号”在《晋察冀日报》的头版头条发表。驻在阜平县栗元庄村的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也进行了反复广播。5月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全文发表,其他各大报纸也陆续刊登了“五一口号”。

  “五一口号”第一次具体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成为建立新中国的动员令,使饱受创伤的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五一口号”发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发表宣言、通电和谈话,并接受邀请奔赴解放区,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

  如今,阜平人民发扬晋察冀抗战精神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齐心协力奔小康。在当地培育形成了以现代食用菌、高效林果、生态旅游等六大扶贫产业为主导,“长短结合、多点支撑、绿色循环”的扶贫产业体系,全县164个贫困村和10.81万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摘帽。

2021-05-12 走进保定阜平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42683.html 1 建立新中国的动员令从这里发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