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7日
第A06版:花溪

又闻河畔稻谷香

2021年04月17日

  玉壶冰心

  □冯秋军

  

  我眼前摆放着几十粒白色的大米,晶莹又略显剔透,看起来与其他大米并无多大不同,毕竟,在水稻的故乡中国,非专业人员不可能知道水稻有多少个品种,又都分布在哪里。我们只需要了解,中国有一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个伟大的水稻培育专家!除了外形,这几十粒貌不惊人的大米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大米是用来食用的,唯一的鉴别办法就是煮熟、蒸熟后尝一尝、品一品,这样才会知道看似普通的米粒中蕴藏着怎样的乾坤,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了。

  水稻的滥觞之地在中国南方的长江流域。据考证,中国先民种植水稻的历史已经有一万余年。自东汉时,水稻的种植由南向北一路拓展,一直到达今天的北京一带。之后,又西传印度,中世纪时又被引入欧洲南部。于是,在适宜的温度,地表水富积之处,水稻得以遍地开花,发扬光大,为人类农业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古代的中国,特别是黄河以北地区,先民们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黍、粟。由于农业技术和生产力欠发达,水稻的种植面积和单位产量都不会太大、太高,那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的。大米,那是相当奢侈之物!

  那么,水稻是什么时候来到灵寿安家落户的呢?我没有考证。只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从黄壁庄水库下游的忽冻村到同下村,沿滹沱河北岸一线的村庄都有大面积种植。我一个朋友是安定村的,1988年的初夏,我还去村南他家的水田里帮着插过一次稻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五七路(也就是现在的学府路)服役时,这条路两侧,除了一些果园,从东往西坐落着几个农场。当时,滹沱河的地表水还很丰富,适合栽培喜水的稻子,这些农场大面积地种植水稻。

  去年十一长假,与战友驱车闲逛在胡庄村西的大坝上,偶然看到坝东有大片金灿灿的水稻。这是三十年后第一次在滹沱河北岸看见水稻的身影。于是停下车去查看,抬手掐下一个稻穗,放在鼻下嗅嗅,淡淡的稻谷香弥漫鼻腔,到达脑海——久违了,灵寿的稻谷!在与这片稻田的主人交流时,他告诉我,种了大约四百多亩,种子是从唐山引进的,收割、晾晒、碾压脱粒后可以尝一尝,肯定比南方的两季稻、三季稻好吃。

  十天后,那些长在田里的水稻已经全变成了稻谷,晾晒在胡庄大坝的南头。我去现场看时,金黄的稻谷差不多已经晒干了,捧起来一撒,哗哗地响。在远处眺望,一堆一堆的稻谷,也是大坝上的一道风景。大约又过了一周,我终于看到稻谷脱壳后的大米了。于是迫不及待地弄点回家尝尝。不吃不知道,一吃,果然感觉不错!

  我把这个情况反馈给了远方的朋友。我说,俺们灵寿的大米无论口感还是味道绝对不输黑龙江的大米。当然了,人家是不会相信我这话的。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那就得亲口尝一尝。后来,人家一尝,认为我没有妄言吹牛,还大加赞赏了一番!

  因为实在感觉这大米好吃,原本我是打算囤几编织袋稻谷的,以备自己碾压脱壳后食用。后来经了解,咱们这地方只有碾压谷子小米的机器,没有碾压稻谷的设备。我一直以为脱米的机器是可以通用的,敢情差点闹出笑话。

  灵寿的大米从碾米机中脱壳而出,未经打磨抛光,自然天成,朴实无华。我无意贬低其他产地的大米,只是想说一句大实话:灵寿的大米真的好吃,口感、味道绝对不输其他产地的大米!

  对我来说,又见稻子,又闻稻谷香是一种久违的相见。品尝灵寿本土的大米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回忆。

2021-04-17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40034.html 1 又闻河畔稻谷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