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台一卒
如今人手一机,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也几乎取代相机成了拍照工具,而拍照也就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晒生活成了许多人的新常态。如果这种随手拍仅仅限于日常生活,那属于个人爱好,无可厚非。但在公务活动中对拍照没有节制,会让拍照成为形式主义的新载体。有几种现象就颇让人反感:
不合时宜。组织活动拍个合影作为留念倒也正常,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适合。疫情防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人员不聚集,保持适当距离,但我们还是能看到个别工作人员聚在一起拍照的情况。甚至群众等着办理业务,而有工作人员却还在嘻嘻哈哈地摆姿势做造型,完全不顾旁人的感受。
缺乏尊重。在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中,适当搞个仪式既可褒扬行善者,也可宣传正能量,让爱心得到传递。但有些活动的组织者很少考虑受助者的自尊心,把人家当成道具,反反复复地拍照,并且把照片发得到处都是。
作假摆拍。如果我们闲下来去游山玩水,或到农家乐去寻找体验,假模假式地摆几个造型是一种乐趣,拍下一张影像可作为留念。但如果我们是去驻村帮扶,是去参加劳动,那这种摆拍就是造假,就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了,会让基层反感,让群众不齿。
过度留痕。办事有记录可追踪,活动有档案可查询,这本来就是基本的工作要求。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事事留痕时时留痕变成了硬性要求。于是乎,不分场合,不管轻重,拍照喧宾夺主,成为了工作的主线,事前为拍照做准备,事中为拍照造气氛,事后拿照片报成绩,不管事情做得怎么样,拍到漂漂亮亮的照片就算完成任务。
拍照可以应付一时,但到头来还是要看实事办得怎么样,还是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形式主义的东西终究是会遭人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