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5日
第A04版:今日主打

他们重组变身为抗疫的“擎天柱”

为白衣卫士护航 这支“联勤保障部队”是幕后的英雄

2021年02月25日

  ■统计医护人员的班次,协调安排通勤车辆。

  ■杨玲连夜工作,保障信息设备的顺畅。

  ■为住宿点的医务人员送去生活用品和食品。  (图片由市人民医院提供)

  □本报首席记者 李惺

  2月23日,石家庄市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1月2日至2月22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869例,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734例。这些数据背后,除了有众多医护人员的努力付出外,还有一些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抗疫主战场,有这样一支“联勤保障部队”,他们打破原有科室建制,像“变形金刚”一样重组变身,按专业、擅长统筹调配人员成立多个小“战队”各守一方,演绎别样的抗疫历程。

  “最强大脑”用10倍速“播放”着日常

  

  作为疫情防控的“大脑”,综合办公室的工作忙而有序地展开:文件从这里出台,上级指令从这里传达,信息从这里报送……他们既是指挥中心的决策助理,又是医务人员衣食住行、物资物流的总调度,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情况,他们“白+黑”连轴转。

  凌晨4点,接到上级通知要求上报班车定人定点定车信息的任务,团队成员一个个迅速返岗,核对一个个名单和班车信息,仅用两个小时就完成了汇总和报送;综合办公室王瑞雪在疫情一开始就把4岁的孩子送回了姥姥家,此后再也没回过家,一个多月来也只和孩子通过视频见过两三次,有人问她:“这么多天,想家想孩子吗?”“忙起来就不想啦……”她轻轻说着,眼里闪着点点泪花。

  “好的,没问题!马上出发!”这是车队赵立印组长每天说的最多的话。只要电话响起,司机们不分昼夜,一趟趟飞驰在收标本、送物资、接送专家、取送紧急文件和紧急会议之间。抗疫工作开始以来,全体驾驶员在一个月内出动车次1700台次,其中夜间出车1000余次,累计行驶4万余公里。

  一个月以来,这个团队的所有人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没有吃过一顿整点饭,在雪花般飘来的文件中,在此起彼伏的电话声中,妥善完成了各项任务。

  

  让医护人员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我们的职责是给住宿点的医护人员带来衣食住行的便利,每个组员都是‘管家’和‘军需官’,为了能在陌生环境里营造‘家’一样的温暖,每个组员都把潜能发挥到了极致。”住宿保障组张汝攒动情地说。

  一名医生的生日到了,住宿点的负责人了解到长期不回家的他只想吃一顿家常面条,马上联系餐饮部门,当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打卤面端到面前时,这名医生的眼眶红了。

  住宿点负责人要操心和协调的事情太多,大到为不同批次上班医务人员调配车辆,小到毛巾、肥皂的供给,事无巨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一通通电话,一条条微信,一趟趟楼上楼下奔波,只为圆满解决每一个问题。当后半夜下班的职工看到房间门口“新鲜出炉”的水果和消毒物品时,感动不已。

  

  提供保障 关怀无微不至

  

  疫情紧要关头,国家和省级专家千里驰援,汇聚成磅礴的抗疫力量。接到保障任务后,外援专家服务保障组将接送安排、车辆调度、行驶路线等环节进行细化。随着外援团队的增加,工作量与日俱增,团队分为物资保障、车辆调度、数据统计和会务保障小组,一项项任务被他们完美完成。

  有专家赴石时来不及收拾衣服,除了工作装没有替换的,贴心的组员郝锐让爱人从家里找来一套全新的家居服。有的外援团队生活用品准备不充分,保障组连夜配备了各类所需物品送到外援团队队员手中。

  “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专家们离石时,组员们演绎起动情的手势舞。音乐响起,专家们、外援医疗队与医院职工一起闯关、一起成长的一幕幕一一闪现在每个人脑海中,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化为温暖和感动留在心里。

  

  他们身兼“轻骑兵”“搬运工”和“快递员”

  

  物资有保障,战“疫”才有力量。领取、转运和装卸几千箱的生活物资,是物资运输保障组组长郑旭和他带领的“硬汉战斗队”的日常,他们要保障15个住宿点里一线医务人员的需求。队员们肩扛手搬着一箱箱物资,饿了趁两趟车空隙吃口凉饭,累了就靠在物资旁眯一会儿,没有一丝懈怠。

  其他队员家中孩子年龄也不大,他们顾不上照顾孩子,放弃了与家人团聚,闻令而动只为能够为抗击疫情尽一份薄力。病案室刘翠波与同为医务人员的爱人商量后,托人把9岁的大女儿和还不到8个月的小女儿带回老家后,毅然加入转运物资的队伍,休息间隙与女儿视频通话时,女儿的一声“爸爸加油”,让连日奔波的辛苦烟消云散。

  

  连夜铺设网络线路 搭建会诊系统

  

  随着医院抗击疫情的部署升级,信息组队一直为保障远程会诊、信息设备以及各种系统的顺畅而忘我工作。

  为了保障进入隔离区的医护安全,他们紧急安装语音视频监控系统,仅用了2小时就完成一脱区、二脱区的网络线路铺设,实时了采集、监控和指导一线人员的工作,并搭建起感控视频监控室2间,提高了感控防御水平。

  他们连夜进行网络线路铺设,搭建了以新冠患者多学科会诊中心为核心的“一中心四平台”的会诊系统,实现与院内院外的不同专家不同业务系统的对接,使得远程会诊正常运转,方便了医务晨交班以及国家重症会诊、华西专家会议等会议专家的沟通和交流。

  不管多晚、不管多危险,一线医护人员的需求在哪里,他们的身影就在哪里……

  

  奉献一丝甘甜 调剂百般辛苦

  

  牛奶、巧克力、矿泉水、沙琪玛、小面包、饼干……小小“爱心加油站”的背后,饱含着市人民医院建华院区十一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对一线医护人员的深切关心,“补给员”们总是细心琢磨着如何更好地做好服务:“早晨多准备牛奶、巧克力等食物,可以为来不及吃早饭的同事们多提供一些热量;中午的时候摆放奶茶、红牛,一杯功能饮料可以让大家精神抖擞;下午和凌晨摆放更多的水,这个时间点更容易口渴。”细心的他们观察着每个班次的不同需求,让大家感受到医院发自内心的关心和关爱。

  每当看到一线人员换班后挑选喜爱食物时,每当看到大家脱掉隔离衣拿上一瓶水开怀畅饮时,他们都感到非常开心。在艰苦奋斗的岁月,只要那么一点点“甘甜”,就能调剂战疫的百般辛苦。

  

  将各界的爱心物资传递到医护人员手中

  

  财务处作为物资组的主力,除负责日常财务工作外,还承担接收社会各界捐赠,以及市人民医院建华院区临床一线、各外援专家组及行政人员补给工作。“这是一个非常细致和繁琐的工作,我们的组员从平时算账报表的会计,纷纷化身拿得起、扛得动的搬运工和库管员,将接收的物资逐一清点入账,然后再根据统计的数据和名单,做出分配方案,提前分配好各部门所需要的数量,装箱,做好标记,保证物资第一时间送到医护人员和他们的家属手中。”财务处许永红说道。

  3.6吨用于新冠肺炎的药物,从收货到入库,仅用了2个小时。前脚刚接收完一批货物,另一批物资马上运到的电话又响起,拍拍身上的尘土,他们又出发了。

  不仅如此,还有20多人主动承担起核酸检测编码工作,有些咽拭子试管常常都是晚上送到,她们就后半夜开始进行编码,连续握笔写数字长达几个小时后,他们的手指都僵硬了。王轶男、张茜茹这两名还在哺乳期的妈妈,为了抗击疫情出一份力,她们不惜给宝宝断了“口粮”。

  

  他们的工作不分昼夜

  

  又是一个经常夜以继日工作的地方,这里以“日”为单位,汇集了全院三千多名职工的考勤,名单从这里产生,证明从这里出具,报表在这里完成。随着一批又一批的人员加入一线,人事信息的动态调整往往需要在夜晚完成。除此之外,保险、工资和职称等与医务人员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工作也不容许有半点马虎。

  “一线人员正在冲锋陷阵的时候,不能让他们有一丝分心,保证他们的福利待遇,我们责无旁贷。”凌晨时分,人力资源调配组郝晓宏还在人员系统里处理着信息,寂静的房间里,只听见手机微信的响声,本想录完信息稍作休息,又接到新的报表,原本甜美的嗓音变得沙哑,原本细腻的脸上出现点点痘印,“这没什么,我明天还要继续。”

2021-02-25 为白衣卫士护航 这支“联勤保障部队”是幕后的英雄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33500.html 1 他们重组变身为抗疫的“擎天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