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一名女摄影师用镜头和日记记录下一幕幕感人的故事;一个叫“亚辉”的志愿者,成为滨湖社区工作人员离不开的助手; 一家三口“分居”三地;他们在不同的地点都在为抗击疫情贡献着不同的力量。疫情当前,为数众多的爱心志愿者、应急救援队队员纷纷站出来,或为社区核酸检测提供服务,或在各区域实施消杀,种种付出,感动着大家。
镜头记录一线抗疫的救援队
本报讯(记者 李兵 通讯员 朱涛)“一次偶然的相遇,让我认识了赵县蚂蚁应急救援队的队员们,他们是一个让人尊敬的团队。是他们,让我成为了一名‘战疫’摄影师,成为了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见证者。”这是赵县女摄影师孙巧梅在日记里所写的一段文字。当写下这段日记时,孙巧梅认识这些队员只有短短的4天时间。
孙巧梅是赵县的一名美发造型师,同时,喜欢摄影的她还是河北省民俗摄影协会理事、赵县摄影家协会会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孙巧梅申请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开始用相机来记录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幕幕。
1月16日下午3点,孙巧梅来到赵县天阳超市门口。此时,一辆标有“蚂蚁应急救援”的车辆在路边停下。随后,一名中年男士下了车,指挥身旁两名身背消杀喷雾器的小伙子开始对路面进行消杀作业。从未接触过这支救援队伍的孙巧梅,经过现场了解,得知中年男士名叫周辉峰,是赵县公益组织蚂蚁应急救援队的队长。在对方的协助下,孙巧梅顺利拍摄了队员们的消杀作业场面。
“孙姐,跟我们一起上‘战场’怎么样,您肯定能够拍摄到想要的画面。”当天晚上,周辉峰添加孙巧梅为微信好友,邀请她跟随救援队一起到防疫工作一线拍摄素材。对此,孙巧梅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1月17日,第一站,赵州镇南解家疃村。周辉峰将每一箱消毒药水都亲自动手配制并检查完毕后,随着喷雾器的马达启动,4台设备依次循环沿街进行消杀。第二站,北王里村。第三站,南王里村……”
“我发现,周辉峰摘下手套后,总是会反复搓手。”孙巧梅的日记中写道,当周辉峰向她摊开一双因被药水腐蚀而脱了皮的手掌时,她瞬间被感动,迅速抓拍下了一张让人泪目的照片。
“1月18日,从下午4点开始,救援队队员们开始给赵县各个居民小区搭建防疫帐篷。天渐渐黑了,看不到散落在地面上的零部件和接头,队员们就打开车灯照明。万家灯火时,只有他们在摸黑忙碌,我的相机都难以找到对焦点了……”
“1月19日晚上10点多,周辉峰打来电话,称第二天一早他会带着10名队员赶往某地执行消杀任务,由于当地环境特殊,不知道多久才能回家,希望我帮其中几名队员理理发。我没有任何犹豫,带着理发工具就赶过去了……”
每天的日记里,孙巧梅都要记录一些关于蚂蚁救援队工作的状态和细节,她被这些身为普通市民的队员们那种勇敢冲锋在前的劲头所折服。
“在送我回家的路上,周辉峰给他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说要去执行‘长时间’的消杀任务。他和家人说,最危险的地方,他必须上!”写到这里时,孙巧梅有些哽咽,面对一群仅仅认识了三四天的队员们,她心里充满了敬佩。“可爱的兄弟们,我会等你们凯旋归来,你们是最棒的逆行者!”
有事找“亚辉”靠谱又放心
本报讯(首席记者 刘琛敏)“亚辉,居委会需要2名志愿者协助流调。”“亚辉,马上发通知召集咱们南区志愿者入户调查。”“亚辉,安排3名志愿者给孤寡老人送菜。”……1月6日以来,新华区联盟街道滨湖社区南区网格员朱莉娅和负责志愿者管理的段彩霞,在工作中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志愿者王亚辉。
今年32岁的王亚辉是一名退役军人,他曾是陆军某部的一名卫生员,消杀、防疫样样在行。1月5日,他听到居委会招志愿者的消息,就第一个来居委会报到。1月6日,石家庄市开始进行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居委会所需要的志愿者必须要有核酸证明。当时,居委会只招到了6名符合相关条件的志愿者,王亚辉就是其中之一。
1月6日至8日是石家庄市入冬以来较为寒冷的几天,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连续三天的核酸检测,滨湖南区当时只有王亚辉一名志愿者协助网格员朱莉娅引导和维持秩序。而朱莉娅也认准了这名话不多,踏实肯干的小伙子。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核酸检测,朱莉娅心里有了底:“只要有亚辉在,我就放心。”
1月12日,第二次核酸检测开始时,王亚辉成为了滨湖南区36名志愿者的队长。建立微信群,分配每名志愿者的工作,安排门岗值班,随时接受并协调居委会分配的各项临时任务等,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而王亚辉每次安排值班都不忘说一句:“谁有事,我替!”
1月20日,第三次核酸检测,他又冲在了最前面,带领着一个小组负责通知各楼层的居民,喊喇叭、按门铃,有的还得上门通知。就这样,在寒风中,他奔走了一天,那天他走了29000步。
1月21日,需要志愿者协助医务人员为下不了楼的老人入户采样,王亚辉忍着头痛来了,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和医务人员又做了一上午的采样工作。此时,体力透支的他终于有些支撑不住了,中午连饭都没吃,倒头便睡到了1月22日清晨。王亚辉的儿子刚刚4岁,妻子非常支持他参加志愿服务,一个人照顾着孩子还承担着家务,不忍心让他分心。
1月27日下午,正在小区门口执勤的王亚辉告诉记者:“我是退役老兵,已有10年党龄,有困难顶上去的觉悟必须要有。我们南区目前一共36名志愿者,除了几名大学生,就数我年轻,就得主动承担多干点儿。”这就是一名“退役不褪色”老兵在抗疫战场上的铮铮誓言。
为抗疫 一家三口“分居”三地
本报讯(记者 崔虹)自从疫情发生后,一家三口就再也没有团聚过:爸爸在石市人民医院一线岗位工作,妈妈主动申请进入隔离点做了志愿者,读高三的儿子在学校努力学习。“我们‘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抗疫最大的帮助。”昨天,妈妈魏军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45岁的魏军丽是石家庄市南马路小学三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无论同事、学生还是家长,都称她是一位有耐心、有责任心,踏实、用心的优秀教师。“我是1月10号晚上来到这个隔离点做志愿者的。”魏军丽说,自从石家庄市实行闭环管理后,她就向学校领导申请,如果有需要就第一时间通知自己。“10号下午,我们群里发了一个通知,桥西区一个隔离点需要志愿者。”魏军丽说,看到通知后,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天晚上,她就赶到了指定的隔离点。虽然也有过恐惧,但魏军丽说,遇到这样的事,总得有人站出来,自己站出来,后面的人就安全了。
“我们到隔离点的时候,被隔离的老乡还没来。”魏军丽说,她与其他志愿者一起给即将入住的人员提前分好房间,打开空调,把体温表和注意事项放到每个房间,并和医护人员沟通消杀工作,和居委会协调物资情况等。“因为不知道他们具体几点过来,所以那天晚上我们都没睡。”魏军丽说。
1月11日上午10时许,需要隔离的老乡被送了过来。“我们分为早、中、晚三个班,轮流工作。”魏军丽说,十多天来,除了上班时间不同,她的工作几乎千篇一律:穿好防护服准时进入隔离区,接餐、配餐、送餐,对楼道进行消杀,协调物资储备,搬运送达的物资,协调医疗垃圾收取,对接核酸检测,还要让隔离人员保持心态平和。
“我爱人先是被抽调到市五院重症ICU进行入境病例的救治工作,完成任务后,就在隔离期快满的时候,石家庄发生了疫情,他又主动请战回到一线岗位,到今天已经快80天没回家了。”魏军丽说,现在,两人隔三岔五就简单聊几句,说得最多的就是注意防护。
魏军丽在朋友圈写道:“虽不能相聚,但抗疫我们在一起。你是我的榜样,愿你以我为荣。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昨天是儿子的生日,魏军丽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儿子,今天是你的18岁生日,妈妈为你祝贺。恭喜你走进成年人的行列,你是大人了!非常时期,咱们一家三口分居三地,没有美味的蛋糕,没有惊喜的礼物,没有欢声笑语,只有爸妈深切的祝福,愿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路拼搏,一路精彩。生日快乐,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