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8日
第A04版:特别报道

勇士白衣执甲:打败病毒,护佑大家都平平安安的

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总指挥、定点医院护理领队、重症医学科医生……他们冲锋在前坚守在疫情防控桥头堡

2021年01月28日

  ■黄庆生在进行ECMO置管术。

  ■许红(左)。

  ■患者画“紧握拳头”画送给申川(右三)等人。

  ■李彩英在制订隔离消毒措施和各项护理工作流程。

  ■张洁(右)。

  ■黄庆生脱下防护服走出ICU时全身湿透。

  ■杨楠(中)指导会诊人员穿防护服。

  当全市大多数人在家期盼病毒消散城市重启时,在石家庄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一线,有一群逆行守城的白衣天使。面对凶猛的病毒,他们无畏向前,患者身边时刻有他们守护安慰。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却做着钢铁长城的举动。无论哪个岗位,这些白衣执甲的勇士,从未曾后退。“我不上谁上”“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的”“妈妈很好”……这一句句话外音,就像他们形容的那样:当你穿上白大褂时,你就如过河之卒,一往无前!

  □文/本报首席记者 南开宇 李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许红:

  “硬核”战士吃住在实验室

  

  她是抗疫“幕后工作者”,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自1月6日以来,年近花甲的她临危受命,带领实验室检验人员不分昼夜坚守岗位,确保高速度、高质量完成核酸检测任务。

  石家庄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后,大量的待检样本源源不断地送达实验室,检测量剧增。石家庄市妇产医院输血科许红临危受命,担任核酸检测实验室总指挥。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已近花甲之年的许红毅然扛起重任。

  实验室是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战场,每个样本的标本处理和核酸提取都是与新冠病毒的一次短兵相接。检测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精细活,容不得半点马虎。许红带领40余人的核酸检测工作小组,内设标本接收组、试剂配制组、样本编号组等,成员分工合作,分为三班轮流上岗,进一步优化检测流程,提高检测效率。

  为确保全员检测如期完成,核酸检测实验室24小时运转,消毒、递标本、观察检测数据、打印报告……实验室内,检验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齐N95口罩、护目镜、防护手套,不一会儿就会感觉憋闷、缺氧,甚至出现脱水等不适表现,护目镜也很快就被雾气遮挡。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对检验人员精力、体力、耐力的巨大消耗。

  即使口干舌燥、衣衫湿透,检验人员手中的操作也不曾停歇,在核酸标本中小心翼翼地捕捉病毒的蛛丝马迹。为了加快检验速度,检验人员不敢喝水、不上卫生间,吃饭也是简单对付一下。每天仅能抽空睡三四个小时,换班后,许多人就在走廊席地而坐,靠墙小憩。

  而许红一直24小时吃住在实验室。从凌晨持续到夜晚,从夜晚再工作到凌晨。累了就打个盹,实在饿了就吃碗泡面充饥。在许红的带领下,石家庄市妇产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社区居民、住院患者及家属、医院工作人员的核酸检测任务。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许红依然奋战在抗疫最前线。许红年近百岁的老母亲常年住院,平时她一有空就去医院探望,但这一段时间母亲成了她最大的牵挂。“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的!”许红发自肺腑地说。

  

  李彩英:

  对家人总在说善意的“谎言”

  

  “三子,疫情严重了,你没有去一线吧?在医院治疗病人,也要多注意呀……”“妈妈您放心,我会做好防护的,老家也出现了十多个新冠病人,您和我爸一定要戴好口罩!”“妈妈您还好吧,听说石家庄疫情非常严重,不知道这次您去一线没有?女儿很是牵挂……”“妈妈很好,女儿要好好学习……”

  这两段对话是河北省人民医院支援一线护理组长李彩英与新乐老家的妈妈和在衡水读书的女儿的通话,每当这时,李彩英一次次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每当这时,她一次次编着善意的谎言。

  47岁的李彩英是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五科护士长,在抗击疫情形势严峻时刻,她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她在请战书上这样写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多学科的护理工作经验,在疫情肆虐的今天,在党和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无需思索,将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于是,她成为第一批驰援石家庄市新冠肺炎诊治定点医院的一员,担任护理领队。

  李彩英的父母在新乐老家,都患有严重的慢性病;年近90岁的公公癌症晚期,长期卧床;女儿在衡水读高三,面临高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看出一个人的坚强毅力,看出一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李彩英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感动着同事们,在她的感召下,身边的同事克服困难、履职尽责,全身心地投入抗击疫情护理工作。

  工作中,李彩英处处以身作则,她像大姐姐一样关心每位同事,每天出发前提示大家注意防护,及时了解同事身体、家庭、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心理疏导,稳定焦躁情绪,还联系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为队员送生活物品,帮助大家排忧解难。

  在病房,她与病人零距离,病人多时,她帮助值班的同事给患者输液注射;病人不能活动时,她细心地为病人做生活护理;病人焦急烦躁不安时,她耐心给病人做心理疏导。在紧张的日子里,她常是夜里又来到医院接收病人,安排护理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伟大的抗疫精神。

  

  黄庆生:

  白衣执甲ICU 生死较量战病魔

  

  如果说抗疫是一场战争,那么与重症的较量则是战争中的硬仗。

  黄庆生,河北医大三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多次参与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抢救工作并出色完成任务。此次疫情中,作为支援定点医院医疗队工作在重症医学科(ICU)的医生,从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到河北省胸科医院,目前仍奋战在抗疫一线。

  1月5日接到省卫健委支援市五院的通知,黄庆生还在值班。17时30分集合,整装出发。让爱人送了些换洗衣服,他就登上去往市五院的大巴。坐在车上,街上灯火通明,车流不息。突然而至的疫情像隐藏在黑暗中的恶魔,突然现身。黄庆生在想:“恶魔你不必猖狂,我们这支队伍就是要去打败你!”

  来到市五院,开展感控培训,建立诊疗流程。6日凌晨就迎来一批病人,一下就是22名,包括老人和孩子。黄庆生去病房查房,采集核酸,看每一个病人。穿上防护服工作,不是靠体力而是靠毅力,汗水如涓涓细流在身上流淌,眼镜上雾气逐渐升腾,视线变得模糊,声音变得遥远,世界似乎与你隔了一层东西,走出每一步好像都要消耗很大的力气。两个多小时出了隔离病房,全身已经湿透了。

  1月8日,黄庆生所带的队伍转战省胸科医院。由于重症病人逐渐增加,黄庆生被派到ICU病房,刚到就转来一名危重患者,严重低氧,危在旦夕,经国家和省市专家会诊决定立即进行ECMO治疗。黄庆生立即和省胸科医院及河北医大四院的医生一起给病人置管,操作迅速完成,当看到患者氧合指数一点点上升,大家松了一口气。

  重症病人中,高龄患者占很大比例,有较多的基础疾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医生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饮食、营养、心理疏导。在大家的努力下,多名重症患者转危为安,转到了普通病房。记者采访时,患者激动地说:“看到他们忙碌的样子我特别感动,他们照顾我比家人还好!”

  在黄庆生看来,面对病人时,其实面对的是责任——不能逃避的责任。他觉得,白大褂是有精神能量的,穿上后你不觉得冬天寒冷、夏天酷暑,没了胆怯、没了得失、没了瞻前顾后。当你穿上白大褂时,你就如过河之卒,一往无前。

  

  申川:

  我是感染科医生 我不上前线谁上

  

  申川,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一科副主任医师,任支援河北省定点医院医疗队副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在随医疗队到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战斗了60个小时后,转战河北省胸科医院至今。

  1月5日下午,申川接到科主任赵彩彦教授的电话:“医院将组建30的人医疗队支援定点医院新冠肺炎救治工作。”没有任何犹豫,申川回复:“我去!”说起那一刻,他说:“我是一名感染科医生,又是一名党员,我不上前线谁上前线!”

  在河北省胸科医院,作为医疗队副队长,申川协助队长赵云霞做好医疗队的日常管理工作,制订患者分层救治流程和方案,确保医疗质量生命线;严防院感,保障每位队员安全,尽全力做到医务人员零感染。

  每天有大量患者救治数据需要上报,申川为队员制作了彩色《数据上报流程指引图》,保证数据上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作为医疗队中的高职医师,他与赵云霞轮流每日两次查房,每人负责两个医疗组的病历质控工作。

  作为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党员,申川被医院党委任命为支援省胸科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这支党员队伍平均年龄33.5岁,全部是80后、90后,但在重大疫情面前,肯吃苦、业务精、懂奉献。对重症患者,大家集体商讨救治方案;对于有严重听力障碍的高龄患者,医护查房时尽可能近距离询问病情,耐心与老人沟通,为他们纾解情绪。在病房里,医护人员敬畏每一个生命,用爱心传递温暖,以真情点燃希望,努力践行党员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一位病情好转的患者画了一幅“紧握拳头”的钢笔画送给医生,以此感谢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目前,他们所负责的发热12病区已有4名确诊患者治愈出院,10多名患者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区。患者出院时向他们翘起了大拇指,有的甚至流下眼泪,“你们太辛苦了,感谢你们!”

  那一刻,申川眼前也模糊了,只想起那天在早班通勤车上,医疗队队员共同唱起《我和我的祖国》,那是鲜红的党旗面前,许下的铮铮誓言……

  

  张洁:

  一直在一线 一直在病房里

  

  当选择身披白衣成为医生时,就选择了意志坚强;当选择身着戎装成为军人时,就选择了斗志昂扬;当他们互相选择时,碰撞出无悔担当;当他们共同选择为使命坚守,信仰破坚摧刚。

  张洁,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一科主治医师,作为支援定点医院抗疫的她,也是一名军嫂,巾帼不让须眉是她的真实写照。与家人四地分隔,她来不及惆怅,因为救死扶伤,是她当下的担当。

  对张洁来说,好像前半生一直都在经历各式各样的离别,少年离别父母,亲人外出求学,毕业工作成家后,因为爱人的军人身份,结婚十年依然两地分居。从相聚两百多公里,到后来的两千多公里,大大小小的离别成了家常便饭,也是一次次的离别让她深切地理解一名普通军人的家国情怀,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忠义与大爱。

  2021年1月6日,突如其来的疫情发生后,张洁得到消息,医院要组建应急医疗队支援定点医院,她第一时间提出申请。和远在北海的爱人打电话商量时,他有些担心,但是仍然坚定地说:“国有难,召必回!你是医生,职责所在,我支持你的决定”。父母为了让她全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承担起照顾两个熊孩子的任务,说:“你放心去参加抗疫吧,家里有我们呢”。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对弟弟说:“妈妈要去把病毒打跑,你在家跟着姐姐”。

  1月8日,张洁来到胸科医院和队友会合,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开始救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她和柳鹏飞两人作为一个小组,分管10名患者,其中有2名因为高龄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病情发展为重型。患者话虽不多,但是时时刻刻在表达对生命和健康的渴望,对国家和医护人员的感谢。

  一直在一线,一直在病房里。午夜时分,张洁睡前总会想到一句话:再寒冷的冬天总会过去,再迟到的春天终将到来。只要能再见,所有的离别都是短暂的。

  

  杨楠:

  去年跨过长江 今年保卫家乡

  

  去年,一声命令,有人逆风而行,驰援武汉,跨过长江,只为保卫国家。今年,风波再起,有人迎风而立,坚守岗位,捍卫家乡,惟愿白衣执甲。

  杨楠,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疾病科负责人。2020年,他作为河北支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在武汉市第七医院四病区开展救治工作。2021年,他作为防控排头兵,负责医院发热门诊及隔离留观病房工作。

  真正熟练掌握隔离服的穿脱还是在2020年初的武汉,那时疫情肆虐湖北,杨楠踏上陌生的土地,略感彷徨。记不清多少次穿上隔离服,动作一气呵成,但这次有点不一样。这次穿隔离服是在河北医大三院感染疾病科,疫情突袭石家庄,他站在熟悉的地方,自言应有担当。

  作为新成立科室,作为疫情防控桥头堡,科室全员参与科室建设,在保洁员、护工短缺的情况下,承担清扫、倾倒、转运隔离病房垃圾,为患者补卡、挂号、取药、传递物品等工作,一切井然有序。

  在夜晚,看到穿着单薄衣物奔向门诊的护士,十之八九来自感染疾病科,她们不是不怕冷,是想为患者赢得时间;在保证诊疗任务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尽己所能。有患者因留观错过吃饭,医护就把自己的饭送给患者,患者就诊卡内预存金额不够,医护们为患者垫付,最多者达1400余元,而为患者补卡、购置小件物品的费用就更是自掏腰包解决。

  医生夜班14小时,护士夜班8小时,基本都是一口气忙到底。累,真的是累,但想到对发热患者应收尽收,应查尽查的承诺,想到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

  桩桩件件的小事,凝聚成共克时艰的大爱无疆。杨楠说,困难压不垮英雄的人民,疫情打不到英雄的城市。当骄阳一次次驱散黑暗,照耀在石家庄解放纪念碑上,正如战疫的号角在这些医护耳畔一次次吹响。舍我其谁,无畏坚守,是他们执着挺立的脊梁。

2021-01-28 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总指挥、定点医院护理领队、重症医学科医生……他们冲锋在前坚守在疫情防控桥头堡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30988.html 1 勇士白衣执甲:打败病毒,护佑大家都平平安安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