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晓华)11月26日,河北省新闻办召开了河北省人社系统稳岗就业扶贫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截至10月底,全省贫困劳动力已实现就业87.1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5%;省外就业14.6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6%。
据悉,为鼓励市场主体更多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省人社厅全面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全面推行吸纳就业补贴、以工代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截至10月底,共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325亿元。对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发放就业创业服务补助等,鼓励他们优先向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
我省围绕岗位需求,采取“岗位+技能+贫困劳动力”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专项计划,丰富完善就业技能培训内容,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为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提升技能。对于接受技工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杂费、书本费,并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生活补助费。截至11月25日,全省技工院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校生达到3766人,其中2020年新招1121人。
据悉,省人社厅在北京、张家口、石家庄分别召开京津冀扶贫劳务协作推进会,联合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对接已就业贫困劳动力信息台账,确保对口协作情况精准。“加强省内输入、输出地信息交流和协作服务,培育劳务品牌,扶持电商创业,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易地产业园建设、千企帮千村等各类帮扶项目,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确保贫困劳动力稳在当地、稳在企业。”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以返乡贫困劳动力为重点,逐人掌握技能水平和就业服务需求,全力做好务工需求摸底和岗位推送,对未就业贫困劳动力每个月推荐不少于3次就业机会,对已就业的每3个月回访一次,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实现就业、稳定就业。
此外,在京津冀扶贫劳务协作中,精准提供岗位吸纳就业。北京人才网和河北公共招聘网实现网络对接,北京的岗位信息直接发布到河北公共招聘网。天津市与承德市共同开发“天津就业扶贫网”,做为劳务协作专用信息平台。“今年以来,征集发布京津用工单位2300多家,13.3万个岗位信息。对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积极协助北京、天津通过在河北共建扶贫车间、联合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不出远门实现就业。”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
为解决艰苦边远贫困地区事业单位“招人难”问题,河北省还适当放宽了这些地区在事业单位招聘时,对学历、专业、年龄、工作年限等条件的限制,在深度贫困县实行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单独评审、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招募支医、支农、支教和扶贫“三支一扶”志愿者时,重点向扶贫和支农类岗位倾斜。组织开展了“专家服务基层助力脱贫攻坚”专项活动,选拔农业、林业、医疗卫生等各领域高层次骨干科技人员赴贫困村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攻关,促进人才、智力、技术等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
今年,河北省还对16-59周岁的贫困人员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比例全额代缴最低保费100元,年满60周岁以上的建档立卡人员参保不用补缴,可直接领取城乡居保养老金。通过线上传输材料,提供“不见面”服务,减少人员聚集,最大限度方便贫困人员办理参保手续和领取待遇,确保疫情期间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