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04

抗疫夫妻档:有一种浪漫叫冲在一线并肩作战

为了更多家庭的平安 面对疫情一对对夫妻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舍小家顾大家

2021年01月24日

  ■刘占飞在棉四社区。

  ■姚素艳在集中隔离点逐个房间贴隔离须知。

  ■洪欣在藁城区为居民采样。

  ■赵金超在进行核酸检测。

  ■贾文志在赞皇工作中。

  ■王泽亮经常进村入户摸底排查。

  ■贾敏达主要负责后勤保障。

  最美的爱情是彼此鼓励,最好的相守是并肩作战。疫情当前,他们既是夫妻也是战友,共同演绎着“抗疫第一线,上阵夫妻兵”的最美画面,用行动践行责任担当,温暖着这座城市……面对疫情,他们为了更多家庭的平安健康,默契地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舍小家、顾大家,用责任感撑起肩负的使命,夫妻同心,携手“逆行”。

  ■故事一

  疫情来袭,夫妻各自悄悄递交请战书

  

  在石家庄市妇产医院,有这样一对共抗疫情的“夫妻档”:丈夫刘占飞是麻醉手术科的“男护士”,妻子姚素艳是产一科护士。

  1月2日,河北省报告本地首例确诊病例后,刘占飞果断写下了“请战书”。与此同时,姚素艳也向护理部递交了“请战书”。夫妻俩在没有相互商量的情况下,做出了同样的决定。“我们都在医院工作,孩子已经交给父母照顾,没有后顾之忧。家乡有难,理应尽自己一份力,如果医院需要护理人员去一线支援,我们愿意去!”刘占飞说。

  1月6日,石家庄市启动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刘占飞被编入市妇产医院第一批核酸采集队,到棉四社区进行核酸采集工作。正值寒潮来袭,为了减少居民等待时间,刘占飞及队员一刻不停地连续工作,他的手很快被冻得没有了知觉。3天时间里,他所在的小组共为近1600名居民进行了咽拭子采集。

  1月11日上午,市妇产医院接到紧急通知,选派人员前往藁城区进行支援。刘占飞再次接到了支援命令,要求1小时内集合到位。自疫情开始以来,刘占飞便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回过家。时间紧迫,他来不及告知家人,只赶忙与同事交接工作,便迅速赶往集合地。当日12时,刘占飞随市妇产医院核酸采集队火速奔赴石家庄市藁城区,对藁城区东四公村村民进行核酸采集工作。截至当晚8时采集任务结束,刘占飞及队员为1500余名村民进行了咽拭子采集。

  1月12日,刘占飞再次来到藁城区,为廉州一中的3727人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廉州一中有5个学生的父母相继确诊,这5名学生作为密切接触者在学校单独隔离,尚未出14天隔离期。面对“密接”人员,刘占飞没有退缩,“我是党员我先上!”他逐一为学生进行了咽拭子采集,并带去暖心的安抚与鼓励。

  另一边,1月10日晚,市妇产医院接到上级任务,派驻医疗队支援集中隔离点,姚素艳被选入该院第一批支援隔离点医疗队。当晚9时,姚素艳便开始了各项培训及准备工作。14日清晨,姚素艳随医疗队前往石家庄市某集中隔离点,支援开展隔离人员医疗、管理等工作。这一去,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临行前,她与刘占飞打了一通电话,她说:“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与你一起并肩战斗,就是最浪漫的事!”

  

  ■故事二

  “天使白”遇到“警卫蓝”坚守是誓言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心内一科的护士长洪欣,是一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参与了全市第一次核酸采样,和同事一起完成了藁城区和长安区的采样任务。同时,她的爱人是桥西区的一名一线干警,承担防疫任务。

  1月3日凌晨一时许,还在睡梦中的洪欣接到单位电话,马上到医院集合。赶到单位后,洪欣得知需要派遣医护人员紧急赶往疫情一线藁城区增村镇进行防控工作。“当时情况紧急,我根本顾不上还在上小学的儿子,就赶紧将其托付给公婆照看。”洪欣说,不仅如此,她也顾不上身为公安干警的丈夫,只能再三叮嘱他做好防护工作,因为丈夫也马上要投入到抗疫一线。

  因出发紧急,准备不足,衣着单薄的医护人员在数九寒天的室外开始了对藁城区杨马村村民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当天夜里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大慈邑村进行支援。

  第一轮核酸检测结束后,洪欣又紧急安排所在科室的防疫工作,协调能出院的患者赶紧出院,调配科室医护人员做好对危重患者的医护,还要抽调人员参加后续批次的核酸检测,向其他同事传授自己总结的经验。

  但是,他人不知道的是,洪欣的老家就在增村镇某村,家里还有独居的六旬老父。“尽管我和丈夫都非常担心父亲,但我们明白,此时并非尽孝之时。”洪欣说,每到此时,他们只能默默忍住眼眶里的泪水,因为还有更多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需要他们去守护。

  当“天使白”遇到“警卫蓝”,担当是他们的约定,坚守是他们的誓言。

  

  ■故事三

  奋战在同一家医院 却只见过一次面

  

  白银箱是河北省人民医院ICU的一名年轻医生。2020年,他作为河北首批援鄂医疗队重症组医生,在武汉战斗54天。时隔一年之后,他再次走上抗疫一线,这一次,还有他的爱人张雨茵。这两个年轻人,是夫妻,更是战友。

  张雨茵是河北省胸科医院的医生,从1月8日开始参加抗疫工作,按照要求开始封闭管理。

  没想到的是,就在孩子生日的当天晚上,白银箱接到医院的紧急通知,省卫健委紧急抽调他和另外一名同事前往省胸科医院支援ECMO团队。到达省胸科医院时已经是晚上11时,两人来不及休整就直接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为患者的治疗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1月13日凌晨2时,当白银箱结束工作从ICU病区出来的时候,正巧遇到了上夜班的爱人张雨茵。当时,她作为感控管理人员,正监督医务人员脱防护服,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暴露感染。

  特殊时刻的相遇,两人内心感慨良多,但被防护服严密包裹着的两个人简单叮嘱对方后便匆匆告别。虽然同在一个医院工作,由于两人排班时间不同,也不在一个驻地,那之后再也没在医院遇到过,但是两人会在微信中相互加油打气。

  将年幼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两个人心里并非没有顾虑。孩子从小没有离开过妈妈,父母都有慢性病。省人民医院得知夫妻两人同在一线的情况后,特别联系了省胸科医院,单位提出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可以将张雨茵从一线替换下来。两人婉拒了这个提议,他们都觉得在目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作为医务人员,在自己的家乡前往抗疫一线,为坚决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力量他们责无旁贷。而对于这一切,他们只是淡淡说了句,“职责而已”。

  ■故事四

  一个每天忙到深夜 一个站着能睡着

  □本报记者 冯月静

  连续数日地进行核酸检测,来自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检验科的主管检验师赵金超累得站着都能睡着,但是为了将核酸标本如期检测完成,她和同事坚持着。而她的丈夫,市第三医院的一名医生,目前则在赞皇县支援防疫工作。两个年幼的孩子,则交给70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

  1月2日晚10点,医院工作群里发来一条通知,要求马上到医院,有1000份核酸样本需要立刻筛查。赵金超放下正在哄睡的孩子开车出发了。这一晚成为一个转折点,从此开始了大批量核酸检测的工作。连夜加完班,还没来得及休息,又有样本送过来。时间就是生命,赵金超和同事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手已经酸疼得甚至不受控制,但一想到这些数据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安全,他们咬牙坚持着。

  1月11日,市政府决定全员核酸检测。当晚分给他们近3万份样本,要求两天之内出结果。医护人员轮番上阵,饿了就下来简单吃几口食物;困了就靠着墙稍微眯一会。赵金超累得半夜站着都能睡着,但一想到这几万份样本的结果,又强迫自己睁开眼,最终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了任务。

  赵金超的丈夫贾文志是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的主治医师,1月7日他接到医院的工作指示,下乡支援赞皇县防疫工作,负责协助乡卫生院制定核酸检测流程,安排时间表,宣传卫生防疫知识,维护现场秩序等工作。他每天5点就起床准备当天的工作,深夜一两点把当天数据统计上报后才去休息。

  夫妻二人同赴一线,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1岁半,只能交给70多岁的爷爷奶奶。奶奶虽然身体不好,每天依然忙忙碌碌,洗衣、做饭、带孩子,没有怨言。社区安排做核酸检测,两位老人都不会用智能手机,担心他们错过通知,赵金超只能拜托邻居帮忙照顾一下,通知他们下楼,带他们填表。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两位老人却总是安慰赵金超他们:“不要担心家里,一定要好好工作,做好防护,等待你们早日回家。”

  

  ■故事五

  一个在“前线”奋战,一个在“后方”保障

  □本报记者 崔虹 通讯员 付会梅

  王泽亮和贾敏达是一对夫妻,一个需要经常进村入户,一个承担物资保障和后勤服务工作,十多天了,他俩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每天忙得团团转,别说回家看老人和刚刚一岁多的儿子,就连发微信的时间几乎都没有。

  1月5日23时许,井陉县疫情防控紧急视频调度会一散会,身为于家乡副乡长的王泽亮立刻意识到估计要长期驻守单位了。1月6日凌晨3时左右,王泽亮完成入户摸排工作后,与在南王庄乡工作的妻子回了趟家,给孩子收拾了够用一个月的日用品、奶粉、衣服,托人天亮了送到奶奶家,便又连夜赶回单位。就这样,两人进入了战“疫”状态。

  王泽亮经常到村里开展村民底数摸排、返乡人员信息建档、核酸采样清单核对、防控物资发放、防疫知识宣传、居家防控巡逻等工作,劝导群众少出门走亲访友、少聚集、戴口罩,注意个人及公共卫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建立了樊家村微信群,规范、科学、有序地组织两次全员核酸采样工作。村民从无意识防控到意识增强,再到积极配合工作,很多村民甚至自发加入到抗疫队伍中,形成了群防群治的氛围。“只要你从群众的出发点来考虑防控工作,真真正正为群众办实事儿,群众一定会知道并接受的,不需要解释太多。”王泽亮说。

  妻子贾敏达在南王庄乡分管办公室和财务工作,疫情当前,她承担起防控物资保障和后勤服务工作,既是全乡工作的沟通办,又是保障后方供给的补给站。上传下达、物资保障、单位消毒,以及保障水电暖供应、给群众买药等等,从1月6日开始,每天贾敏达都在做着这些工作。

  疫情发生后,两人吃住都在各自单位。“她是个乐观开朗的人,但多日没见孩子,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我就安慰她,儿子跟着奶奶挺乖的,不用咱担心。咱们这些基层干部付出越多,力度越大,越能早日结束,早日回家看孩子。”王泽亮说。

  贾敏达说,她不怕坚守在单位,就是担心婆婆自己带孩子会累。“我几乎没和家里人视频过,怕孩子听到影响孩子情绪。”话虽如此,但贾敏达说的时候还是有些哽咽。

  

  ■故事六

  党员夫妻 一起成为社区抗疫志愿者

  □本报记者 赵晓华 通讯员 安军丽

  在石家庄市裕华区青四社区党支部的抗疫第一线,有一对党员“夫妻档”,他们就是同在华脉新村小区参加志愿服务的姜子贤和盛雅。

  这一对儿党员“夫妻档”,一个来自石家庄市公交总公司,一个来自石家庄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面对疫情防控,他们积极请战、逆风前行,一同报名成为了抗疫一线的志愿者。

  “我们都是共产党员,他报名参加了志愿服务,我也不能掉队。”盛雅说。就这样,三次核酸检测期间,夫妻俩人成为了“战友”,社区每一次集体活动他们都是率先报名,这对儿抗疫一线的“夫妻档”进入了角色。第一轮核酸检测时,他们白天挨家挨户敲门,通知业主按顺序下楼进行核酸检测,晚上他们又会帮着录入信息到深夜。第二轮核酸检测时,夫妻二人又承担起协助医护人员采集信息的任务,从早上8时30分到晚上8时,他们一直在忙碌。社区安排他们吃饭休息,俩人摆摆手拒绝了:“医护人员都没有停,我们怎么好意思停下来。”

  “请您出示一下身份证,将其托在手心,谢谢!”为了能让医护人员减少说话和节约检测的时间,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他们已经重复无数次。一遍一遍地重复、解释,遇到老弱病残特殊人群,他们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小纸条和笔,跑到他们身边,将身份信息逐一记录。他们的热心与细致,让寒冷的冬季多了一份“温暖”。

  1月20日,新一轮核酸检测开始了,这对抗疫一线的党员“夫妻档”,再一次冲到了第一线,忙碌中遇到他们的医务人员和邻居,都会说同一句话:“熟悉的面孔,咱们又见面了。”工作中,这对“夫妻档”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同为党员,我们能为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作贡献,非常荣幸、很自豪!”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首席记者 李惺 南开宇撰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