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04

哪有什么“基建狂魔” 都是普通人争分夺秒炼成的

黄庄公寓集中隔离场所建设者:口罩里面全是沙土、帽檐上挂冰柱 还有的推迟婚期、两过家门而不入……

2021年01月19日

  ■赵栋梁的口罩里全是沙土。

  ■赵栋梁搬运门板。

  ■武文杰的帽檐都结冰了。

  ■现场协调作战,右二为聂元凯。

  ■苗国勇在疏散指示配线。

  ■同事们打开手机电筒给张文杰(右)过生日。

  ■忙碌的中建新疆建工集团工人谢世业。

  ■甘明(中)正在现场指挥。

  ■坚守的冯泉轲。

  ■张志泉一边简单吃午饭一边坚守岗位。

  从无到有,在一片空地上,挺立起一排排的集成房。仅仅几个小时,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马路;头一天还是空空荡荡的集成房,一夜之间,就已安上空调、热水器、卫浴设施。这里是黄庄公寓集中隔离场所建设现场,有人说他们是“基建狂魔”!其实哪里有什么“基建狂魔”,只不过是4000多名建设者在争分夺秒负重前行。他们是咱庄里人的骄傲,他们是咱庄里人的恩人。

  □文/本报记者 冯月静 通讯员 钟尔轩 图/ 本报记者 张海强 通讯员 郝钦萍

  帽檐都结了冰柱

  “武经理,你帽子上这是……”工友小李指着中建二局石家庄援建项目生产经理武文杰的帽子说道。

  连续工作20个小时的武文杰脱下安全帽,这才发现帽檐中间出现了一节长长的冰柱。原来,因为不停地说话,呼出来的气体,在帽檐处凝结成了冰柱。

  大伙儿觉得有趣,他也跟着笑了起来,随后拔断了冰柱,边擦帽檐边说:“先把6M的螺丝调配到A区,再去跟进B组,他们那边进度节奏比较快,物资保障一定不能掉队!”“好的!”小李收起自己的笔,打趣道:“武经理,这都能有冰柱子,你话说太多啦!”

  “嘿,今晚跟我一起巡个场,保证送你一个水晶安全帽!”因时间紧张,零件的储备极其有限,为了避免浪费,这里的施工螺丝要精确到个,铁丝要精确到根。他们只能一遍一遍巡视现场,从夜间到清晨再到夜间。帽檐下的冰柱,就是最好的注释。

  口罩的里面全是沙土

  从早晨7时开始忙碌了一上午,他才发现口罩的里面全是沙土!等他将口罩摘下,将口罩的内侧翻过来时,那布满沙子的一面令人泪目。这是1月17日中午12时许,发生在黄庄公寓集中隔离场所建设现场的一幕。

  这位建设者是中铁十七局建筑公司中国铁建·花语城项目工程部部长赵栋梁,别看他是一名技术管理者,但是现场除了看到他忙碌地协调指挥的身影,还经常能看到他在现场搬运、切割门板等。从1月14日早晨赶赴现场支援后,他每天从早晨7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都在不停地忙碌,每天只能睡四个多小时。

  1月17日这天,风特别大,从7点多开始,赵栋梁在对现场工程进行安排后,就开始和建设者们一起切割门窗的组合板,嗡嗡的切割机声音一直在耳边围绕,他弯着腰认真地将组合板按照规定尺寸进行切割,一块一块又一块……直到临近中午12时,等他挺直腰板,酸疼得厉害,这时候才感觉到进入嘴里的全是沙土。等他把口罩取下来,发现口罩里都是沙土。“一上午都在忙碌,都没顾上换,现在才发现吃土了!”赵栋梁自我打趣道。

  沙哑得说不出话还在说

  在工地现场,聂元凯每天脚都不着地,“几号区域缺什么零部件?”“集成房的弱电安装,怎么安排?”“动力照明怎么走线?”“长长的重重的电缆哪个型号和哪个型号怎么布设?”……千头万绪,作为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二公司石家庄地铁项目部经理,聂元凯嗓子都沙哑地说不出话来,即便他用出最大的声音,别人都听着费劲,但他还努力地说着。

  1月13日21时,接到紧急命令,聂元凯的动员会吹响“集结号”,技术分工、施工车辆、后勤保障全部责任到人。疫情之下,你我皆战士,哪里有了问题,都少不了他。每天接打电话不下800个,备用了两个充电宝,都不够用,不停地说话,嗓子罢工了,吃上几片金嗓子喉宝,他就又继续协调工作。每天累了就到大巴车上休息一会儿,不超过3个小时就又爬了起来,日平均步数达到32000以上。

  疫情过后再去奶奶坟前磕个头

  在一间具备电力施工条件的集成房内,苗国勇正在进行疏散指示配线,只见他站在梯子上,正对着从顶板上拉下来的四根线,按照照明、热水器、空调等用线进行敷设。“这每根线管都不一样,一点儿都不能错。”苗国勇是个细致的技术能手,对于这些线路的安装早就烂熟于心,但却一点儿不敢马虎。他同工友们一起,每天忙碌十七八个小时,眼睛都熬红了。“现在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我们少休息一会儿,就能争取更多的建设时间。”苗国勇说。

  而就在3天前,疼爱他的奶奶去世了,由于疫情防控原因,他不能回邢台老家尽孝。“石家庄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要化悲痛为力量,等疫情的寒冬过去,我再去奶奶的坟前磕个头!”苗国勇说着眼圈已泛红,他马上转过头去敷设线路了。

  零下10℃的工地 他5口吃完生日面条

  “100米的市政道路,难度不大,但是明早6点必须通车!”在隔离点外围,进入隔离点的一条新“生命线”亟待打通。听到这一消息,现场一时陷入了寂静。连续2天2夜紧张的施工,建设者们难掩疲惫。

  “行,保证完成任务!”这时,95后张文杰一声大吼,打破了现场的寂静,也仿佛在给大家打气。而此时的他,刚刚参加完成了1.4公里照明工程的建设,扛了许久的电缆,终于等到了亮灯,刚刚松了一口气,又来了新任务,他没犹豫。从接下任务到16日凌晨,只有三四个小时了。

  “张文杰,给你个小小惊喜!”现场已是零下10℃,项目经理赵向波突然叫住了张文杰,“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生日歌从四周响起。手机模拟的烛光把四周照亮,赵向波捧着项目部准备的长寿面,带着全体员工唱起生日歌,脸部本已冻得僵硬的张文杰笑了起来。张文杰接过面,5口,连汤一起干掉,头顶上的安全帽凝聚的水滴悄悄地记录下了这一刻,2分钟不到的生日,让他顿时充满斗志。

  经过张文杰等建设者的连夜抢修,16日早6点,100米长的市政道路已具备通车条件。

  无人机照亮部分建设现场

  在现场,李红卫和他的志愿者团队的队员们一起,将8架照明无人机升上天空,像小太阳一样将施工现场照得亮如白昼,而下方进行切割、进行空调线路等接线的建设者方能正常作业。“虽然这里已经有了正式用电,但是切割、空调接线等作业的用电要求较高,需要无人机进行照明。”李红卫告诉记者,每台无人机升空后,可以把8000平方米照得像白天一样。在中铁十四局、中铁十七局、中铁十二局、石家庄市政公司的施工现场都有他们这些志愿者的身影。

  “本来我们现在有16台无人机,可是前几天,由于用电不稳定,无人机稍微剐蹭到实物,就摔坏了。目前已经向公司申请,零配件今天晚上就从杭州用火车运送过来了!”李红卫说,那样就能给更多的地方照亮,方便建设者工作。

  □文/本报首席记者 刘琛敏 图/本报记者 李青

  

  1月18日14时许,记者来到黄庄公寓五区的一处施工现场,来自中建新疆建工集团的几十名工人正在忙碌着。1月16日晚刚刚开始进行援建的他们,发挥着“铁军”精神,所负责的地方已经矗立起了一排排的集成房。

  河南小伙:推迟婚期为石家庄抗疫出把力

  1月18日14时30分许,来自河南省濮阳市28岁的冯泉轲,正拿着对讲机忙着进行建筑材料、施工工人和机械设备的调配。

  高高瘦瘦的冯泉轲作为项目生产经理,从1月16日21时一口气干到了1月17日20时30分许,1月18日当天又接着“钉”在了现场。“去年初,我们的兄弟单位建设了火神山、雷神山,今年接到援建集成房的通知后,我就立刻请战,愿为石家庄防控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冯泉轲说,由于连日来的繁忙,他没能及时回复女友的微信及电话。直至1月17日,利用下班间隙,他和女友才联系。

  去年11月,双方父母约定,打算今年过年时订婚,春节后再选个好日子结婚。眼下,由于冯泉轲正忙着在工地上建设集成房,加之疫情的影响,见面订婚计划基本泡汤。“我和女友说明情况后,她和家人都明白,我干的是大事,是为抗疫而奋战,订婚及婚期往后推也是自然。”冯泉轲坦言,这也是他作为央企一分子的担当。

  随着冯泉轲一声不好意思地“抱歉”,他一溜烟消失在了人群中,拿着对讲机又去协调工人的施工去了。

  辛集“奶爸”:抗疫胜利再吃母亲包的饺子

  15时许,作为项目安全总监,29岁的谢世业正不停地在工地上排查安全隐患,并适时提醒工人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谢世业时不时地为正在施工的工人搭把手。“我们都是工人,不分什么管理人员、被管理人员,大家齐心协力一起上手干活就是了。”谢世业说,他老家在辛集市,已在长安区北二环附近定居。作为本地人,为家乡的抗疫出把力,当仁不让,也是职责所在。

  提及家里的情况,性格开朗的谢世业显得深沉了许多:“你看,各个建设单位都在与病毒赛跑,尽早完成任务就是对抗疫最大的支持。工地上有多少当了爸爸的啊,不照样坚守在这里争分夺秒,回不了家,我就是普通的一分子。”采访中,谢世业不停地巡场,不停地提醒着工人安全施工。

  接到援建集成房的通知前,谢世业所在的中建新疆建工集团一直在井陉县有建设任务。因工地上暂不具备住宿条件,他们实行两班倒,每个班坚持施工12个小时,每天24个小时不停。

  当家人得知其要进行集成房的建设为抗疫出力时,都表示支持。他母亲还专门包了他最爱吃的茴香肉馅的饺子。本打算让其在供热公司上班的父亲,在谢世业下班所乘坐的班车经过他们家附近时,送一下饺子,然而,没有一次成行。“主要是我太忙了,确实是时间紧、任务重,有时倒班下来的点也不固定。同事们都挺累,路上多耽误一秒,他们赶回井陉驻地的休息时间就少一秒。”后来谢世业干脆对家人说,等抗疫胜利了,再安安心心地吃母亲亲手包的茴香肉馅饺子。

  旁边的同事李刚则打趣道:“截至目前,小谢真的已经是两过家门而不入了。”随着一声爽朗的笑声,他们又投入到了各自的工作中。

  东北硬汉:连续鏖战36个小时,常误饭点儿

  作为该集团在黄庄公寓隔离房建设的项目经理,来自吉林省松原市35岁的甘明直言,大疫当前,能为石家庄的抗疫添把柴,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甘明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外围对接、资源协调等全面工作。自1月16日下午接到援建隔离房的通知后,54名管理人员、93名施工工人郑重地在《请战书》上签字。“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石家庄疫情突发,作为建设单位援建隔离房,必须逆行而上。”于是,几十名工人、十几名管理人员在做好防护等工作后乘坐着8辆车连夜赶至工地。

  “我们就在黄庄公寓五区的地方施工,一到工地与有关负责人做好对接后,就迅速开始干活儿。”甘明介绍,截至目前,不停施工约36个小时,累计140余人参与施工,已完成61间集成房墙板、门窗安装,98间集成房阴阳角扣板等收尾安装工作。一头扎进工地36个小时,几乎没怎么休息,这位已有些黑眼圈的东北硬汉还经常忘了吃饭点。“忙起来的时候,就真的给忘了,等过了吃饭点饿了,就嚼个他们打回来的已放凉的馒头。”甘明说,这不仅是他同时也是其他工人的缩影。站着蹲着,寒风中囫囵吃口饭,就接着干活。有的工人甚至因为正忙着安装顾不上吃,等安装好了才吃。大家有个共同的信念,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快点、再快点。

  旁边一直负责机电安装及为手枪钻电池充电的张志泉此时匆匆吃了几口面包,就又忙碌了起来。“我今年45岁了,是黑龙江大庆人,吃点苦都没啥,为的是尽快建好,给石家庄帮忙,共抗疫情。”

关闭